被譽為我國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院校近年來人才培養質量如何?高職生的就業競爭力到底怎樣?日前,由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麥可思研究院共同編制的《2016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揭開了高職院校育人的神秘面紗。報告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農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農家子弟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經達到53%;就業方面,高職畢業生發展潛力逐步提升,其畢業三年后工資增幅為83.8%,明顯高于城鎮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水平。
據悉,自2012年起,面向社會公開《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已成為固定動作。今年,高職質量年報繼續創新——首次增加“企業參與”部分;首次發布“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首次公布“政策落實表”進度。需要指出的是,廣東共有79家高職院校,9家企業遞交質量年報,其中共有深圳職院、順德職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貿技術職業學院、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6家院校被評選為“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高職“農家子弟”占比超5成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雖然吸引了大量生源,但社會知名度、美譽度,認可度遠遠不如普通本科院校,有家長甚至認為“迫于無奈才讓孩子讀專科”。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育質量到底如何?日前,《2016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所披露的一系列數據顯示,我國正在誕生一批高水平高職院校,高職生揾工優勢明顯。
報告顯示,近年來,高職畢業生發展潛力逐步提升。2008屆至2012屆,高職學生畢業三年后月收入與其半年后相比均有明顯增長。以2012屆為例,高職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為2731元,畢業三年后為5020元,增幅為83.8%,增速明顯高于城鎮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水平,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
就業不用愁,創業能力也不弱。報告顯示,創業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群體不斷擴大。2015屆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自主創業比例為3.9%,相對于2011屆增長了1.7個百分點。數據還顯示,高職生創業存活的比例也不斷提升,畢業半年后自主創業的2012屆高職畢業生中,有47.5%的人三年后還在自主創業,比2008屆上升了12.7個百分點。
需要指出的是,報告還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農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徑。報告分析2011—2015屆高等學校畢業生中家庭背景為“農民與農民工”所占比例,發現高職院校農家子弟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經達到53%。
廣東6家高職院校獲評“全國50強”
不同于本科院校打造的基礎學科體系,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的高等職業教育更加注重與企業的深度融合,而“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等甚至已經成為不少高職院校的標配。
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緊密度如何?記者了解到,今年《年報》創新了若干個指標,其中首次發布了“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引導院校聚焦對學生、對地方、對行業企業發展的服務貢獻,廣東共有6家高職院校入選,分別為深圳職院、順德職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貿技術職業學院、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記者統計報告發現,在50強榜單中,具有行業企業背景的院校為20所,地市級政府舉辦的院校16所(占總數的三分之一),省級教育部門辦學的院校14所。工程類和機電類除了地市級以外,明顯具有產業行業特征的院校12所,交通類7所,電子信息類和郵電通信類7所,農業類院校4所,建筑類2所,還有旅游服務和工藝美術類各1所。
就院校性質而言,在50強院校里,國家骨干校數量高達25所,占50%。國家示范校17所,占三分之一;地域分布上,江蘇15所,浙江10所,廣東6所,四川4所,黑龍江、江蘇、山東、湖北各2所,天津、遼寧、安徽、重慶、云南、廣西、新疆各1所。
“獲評的高校中,很多都是行業性質非常明顯的學校,這些高校和產業發展與新技術發展緊密相關,對企業、地方的貢獻相應也會有所體現。”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該校之所以進入50強榜單,得益于學校的辦學思路——立足交通,對接粵港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中的重點建設專業(群)為龍頭,形成了以“公路、水路、軌道類”專業為主體,“信息機電”和“經管商貿”專業為兩翼的五大專業集群。
高職要“發力”,生均撥款也要“給力”
我國高職近年發展勢頭之迅猛,已連續公布5年的高職質量年報數據可見一斑。但事實上,年報不僅“曬”成績,也“曬”出了不少問題。
記者梳理歷年年報發現,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每年面臨的主要問題都有所變化:2012年,報告指出制約學校發展的師資隊伍、管理能力、辦學理念三大瓶頸;2013年,報告主要聚焦政府經費投入和學校辦學自主權的不足;2014年,報告直陳高考生源危機、“升本”誘惑和應用本科壓力等問題;2015年,指出高等職業教育面臨依法行政、依法辦學方面的挑戰。
今年年報又披露了哪些問題?年報指出,高職院校未能真正樹立產教融合的辦學理念,在招聘教職工、確定內部收入分配、配置內部組織機構和人員配備等方面辦學自主權政策仍未落地。年報中特別提到,“制定政策不易,落實政策更難”,雖然31個省區市都出臺了高職生均撥款政策,但政策落地還有很大差距,其中295所地級市政府舉辦的高等職業院校中,2015年有73所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低于6000元,有20多所甚至低于3000元,距離2017年要達到國家規定的生均財政撥款水平1.2萬元還有很大差距。
“高職院校要發力,政策也要給力才行,學校要發展,光靠高校自己埋頭收學費根本行不通。”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校在校生規模已達13700人,但學費收入僅占總收入的3成,需要大量的財政專項收入助力學校的發展。
廣東高職院校生均撥款額度是否到位?記者梳理多所高職院校財政收入數據發現,包括深圳職院、廣東交通職院等在內的名牌高職院校生均撥款皆已超1.2萬,其中深圳職院15年的年生均撥款水平已達18652元。不過,有高校依然“吃不飽”,經費不足已經成為制約不少高職院校發展的瓶頸,其中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僅為4500元,15年僅為5000元,遠低于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和國家骨干高職院校。
“我校的年生均撥款水平雖然已經達到1.6萬,但生均培養成本依然很高,辦學籌資渠道仍需進一步拓寬。”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進一步突破辦學經費瓶頸,增強人才培養質量的實力已經成為該校不得不面臨的挑戰。不過,隨著廣東調整公辦高校學費收取政策,公辦高職今年新學費政策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也高校辦學難問題。
【新聞鏈接】高職生求職偏愛北上廣深
日前,國內最大的藍領招聘平臺58同城招聘發布了《2016年高職生就業報告》。報告顯示,今年高職生就業更偏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制造業成為高職生最熱衷的行業。同時今年高職生期望薪酬維持在4000元左右,總體較去年略微上漲。
此外,數據顯示,在求職高峰期的1至5月,高職生活躍求職者數量較去年大幅上升,同比增長高達86%,并在3月份達到約350萬的單月峰值。而在同期所有求職人群的學歷中,高職生占比也持續上升,從1月份的17.5%增長到5月份的21%,整體而言,高職生的求職潮較往年提前。
在有關求職崗位意向的調查中,普工/技工為高職生就業意向選擇最多的職位,其次是超市/百貨/零售、人事/行政/后勤、銷售等。不過報告同時顯示,在高職生就業意向TOP15職位中,所有職位的關注度較2015年均有普遍上漲,其中家政/保潔/安保以高達198.8%漲幅居首,物流領域(包括物流、倉儲)較2015年上漲146.7%,也位居前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