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畢業生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比例在下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就業比例明顯上升。這意味隨著中國經濟的產業梯度向內地轉移,就業人口格局正在發生區域性變化。
2余詩楠 制圖
中國就業版圖新變局:經濟發達地區畢業生就業比例下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近期一項研究顯示,2011-2015年,畢業生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比例在下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就業比例明顯上升。這意味隨著中國經濟的產業梯度向內地轉移,就業人口格局正在發生區域性變化。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去產能逐步進入實質化操作階段,煤炭、鋼鐵領域用工需求減少幅度較大。據人社部估算,這兩個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涉及約180萬名職工。轉型中,希望與困難并存:一方面,能源重化工企業等傳統行業很難再保持高速增長、維持大規模用工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新經濟快速發展,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大幅增長。
不久前人社部公布一批技工院校新增專業和專業方向。在36個新增專業中,以工業機器人、3D打印技術等為代表的二產專業依然占比很高,達到六成。同時,旅游服務與管理、酒店管理、網絡營銷等三產專業呈快速發展新勢頭。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趨勢的實質是就業從“勞力”向“智力”的轉變。過去30多年,中國發展很大程度靠“人口紅利”,如今要從依靠自然資源轉向更多依靠人才資源。
此外,人社部相關數據顯示,從2008-2013年,全國公務員總數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長,而到了2014年和2015年則開始少量減少。而過去幾年,通過推進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全國每天新增1萬多家企業、4萬多個市場主體,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如今,“就業”和“創業”結合得更加緊密,“雙創”新引擎正在為穩定和擴大就業帶來新機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