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社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增加16萬人。近日,光輝合益發布一項關于全球范圍內主要市場的職業起薪最新研究結果,揭曉了大學應屆畢業生起薪最低和最高的國家。
這項研究涵蓋了全球20000家公司560萬個初級崗位,著重分析了全球17個國家的25項初級專業崗位的薪資。其中,德國畢業生起薪最高,每年達53619美元(約合人民幣35.9萬元)。俄羅斯墊底,其平均年薪僅為8448美元(約合人民幣5.7萬元)。而中國則排在倒數第三位,平均年薪為11936美元(約合人民幣8.0萬元)。
超過期望薪資 還要不要創業
根據智聯招聘報告顯示,2016年高校畢業生期望月薪的平均值為4985元(人民幣,下同),60%以上的畢業生期望薪資低于4000元,有過半的畢業生期望薪資在3000元以下。6500元月薪,雖然全球倒數第三,但超過半數畢業生的期望薪資,這說明該薪資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那問題來了,滿足期望薪金的畢業生還要不要創業?
也許薪金跟創業是兩個概念,但他們之間絕對有著微妙的聯系,而且一般成反比趨勢。創業很多時候都是被逼出來的,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滿足自己期望值的話,這時候,他們就會踏入九死一生的隊伍中來。但從智聯招聘給出的數據來看,6500元的平均月薪,超過了半數畢業生3000元月薪的2倍還多。換句話說,有創業意向的人群被深度壓縮。
大學生創業是偽命題?
隨著“雙創”熱潮的不斷發展,及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鼓勵,包括孵化器、投資人對大學生創業提供的進一步幫助,讓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后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大學生創業到底合適不合適?
創新創業,一般都是以創新為出發點,尤其是大學生創業,應該出現一大批新奇,乃至打破常規的項目和產品,甚至去顛覆行業,改變世界。但實際上,這根本不存在。
相反,模仿山寨之風在大學生創業中肆意盛行,每當有一個風口出現,這些人就迫不及待地以山寨項目進入,哪怕只改變了其中一條概念。完全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偏離了創新創業的本質。
數據顯示,創業公司的成功率不足5%,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甚至不足1%。近日,王思聰在參加某節目時表示,“創業本身是一條很難的路。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不具備創業能力,建議應屆畢業生應該先鍛煉自己”。
大學生創業,在資金、資源、人脈、經驗上都相對匱乏,很容易成為創業者戰場上的“炮灰”,一味地為了創業而創業,讓大學生創業變成了一個偽命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