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學科技助力農牧業發展近年來,青海省唯一的“211”高校青海大學憑借油菜、馬鈴薯、蔬菜、蠶豆、麥類、牛、羊、豬、飼草料九大農牧業科技創新平臺,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優勢,增強服務社會能力,為青海省農牧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青海大學的畜牧獸醫科學院、農林科學院和農牧學院在青海省十大農牧業科技創新平臺中占有九大平臺,由學校9名首席專家教授領銜,全力推動產業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這9個農牧業科技創新平臺,已經成為青海省現代農業科技研發和示范的主陣地。借力九大平臺,“十二五”期間,青海大學共獲得農牧業科技成果335項,占全省的82%。
截至目前,青海大學研發的雜交春油菜品種已成為我國春油菜區主栽品種,在春油菜區推廣的總產值66.65億元,農民新增收入7.3億元。馬鈴薯累計推廣面積900萬畝以上,產生經濟效益達36億元。蠶豆累計推廣面積35萬畝,創經濟收入4億元以上。學校研發的蔬菜新品種、專利及地方標準等各類技術成果60余項,累計推廣面積達4.16萬畝,農民增收1120萬元,產生經濟效益5700萬元;培育的青稞品種“昆侖14號”創下了高寒地區單產351公斤的新紀錄。羊平臺歷經8年的試驗攻關、技術集成和示范推廣,為青海藏羊生產向現代化方向邁進提供了一整套理論依據和技術體系,取得了羔羊6月齡出欄的重大突破,從技術手段,探索出了實現草畜平衡戰略的新模式和新路徑,羔羊6月齡出欄,相當于天然草場承載數量減少了50%,有效地減輕了草場壓力,是藏羊養殖的一次革命性變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