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畢業生期望月薪平均值7411元,其中,醫學專業學生期望月薪最高;畢業去向選北京的占71.6%,其次是廣東、上海,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仍是畢業生首選……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天公布了“2016年北京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及就業意愿調查”結果。本次調查通過手機定向推送和現場攔截進行訪問,調查對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24所在京高校的1686位應屆畢業生。(8月10日《北京青年報》)
超七成的畢業生仍然把北京作為就業首先地,這顯示了應屆生對北京的熱情沒有受到“逃離北上廣”的影響。那么,“北京高校生畢業生留京趨冷”大勢真的會逆轉嗎?如果單單地摳住“應屆”這樣的字眼,應屆生留京的熱情在短期內不可逆轉,但將“北京高校畢業生”的外延擴大,不局限于“應屆”的話,留京熱趨冷只是時間問題。
應屆生仍迷戀北京,大致有三個原因:首先,北京是科技、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人才的硅谷,具有無法忽視的拓展性,可以為年輕人實現人生夢想提供機會和堅實的平臺。其次,應屆畢業生剛走出高校校園,無法對“北京米貴,居大不易”的生存壓力產生強烈的切實體驗。再者,多數外地的優秀畢業生紛紛選擇做“北漂”,自己是北京本土畢業生,若選擇離京去“小地方”就業,面子上也不過去。
誠然,北京可以為社會各階層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展現人生的平臺,很多人不惜北漂做“蟻族”,拼搏出絢麗多彩的人生。但這需要真實的能力、非凡的毅力和肯吃苦的拼精神搏,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未必能堅持到成功。調查數據顯示,北京畢業生期望月薪平均值是7411元,但殘酷的現實卻并不支持學生的期望值。退一步,即便可以實現7411元的期望值,但扣除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和個稅等等,剩余的也就5500元左右,他們還是無法從容地面對北京的生存壓力。
生存壓力是選擇北京的第一障礙。但拋開這個因素不說,畢業生留京熱趨冷也只是時間問題。眾所周知,需要人才的不僅僅有北京,全國各地都求才若渴,每年到北京招攬人才的見面會絡繹不絕。種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地方省份都在積極地為本籍的北京高校畢業生搭建創業平臺,返鄉就業或成一種新現象。另外,從城市的發展角度看,國家有轉移北京作為首度的部分城市功能的意愿,北京作為勞動力就業市場的熱度會慢慢降溫,與之相應的是,高校大學生留京熱情也會逐漸降低。
高校學子不一定就要進國企當領導,或入政府部門坐辦公室,北大畢業生可以買豬肉不也是精彩的人生嗎?過度迷戀留京就想迷戀高端就業一樣,不是一種良態,應放下身段,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地。目前來看,北京高校畢業生特別是應屆生迷戀留京,這是事實。然而,從長遠看,畢業生留京熱趨冷是大勢所趨,盡管短期內效果無法立竿見影,但這只是時間問題,恐怕無法逆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