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考結束了,錄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而即將步入大學的畢業生們對于自己未來學校的校風有多少了解呢?一個大學的精神和態度會體現在方方面面,而校訓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不過,如果把校訓比作門面,大概有的儀表端莊,有的奇形怪狀,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大多數還都長得差不多。
這些校訓相似度高
根據教育部的最新名單,全國普通本科院校共有919所,除少數沒有官方校訓或還在征求校訓的高校外,能在官方網站或其他官方資料查明校訓的高校共計909所。據統計發現,909所大學,其校訓和其他任何一個大學校訓雷同度低于50%的可能只有300所左右。例如,有報道稱,使用"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這幾個字作為校訓的大學超過60所;而使用類似"厚德博學,XXXX"校訓的大學則有86所。
不過,有的學校的相似卻是有其歷史淵源的。比如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的校訓都是"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這是因為兩校都是從民國時期"交通大學"分立出來,同宗同源,到現在校慶都還是同一天。類似文脈相承的情況還有北京清華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兩校都使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
這些校訓代表性強
雖然高校校訓同質化較高,但不同類型高校的校訓遣詞用字在偏好上仍有一些差別,讓他們具有各自領域的風格。比如相比公立大學,私立大學校訓更注重"自強";相比1949年之后創辦的大學,1949年以前創辦的大學,校訓更容易提及"誠""人""毅"等字眼。
從學科特色來看,醫藥類高校校訓提及"德"的比例比其他高校高,如首都醫科大學的"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等;師范類院校比其他類型高校更多地重視"人",典型代表是北師大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校訓中強調"誠信"的,多為財經類院校,如南京審計學院的"誠信求是,篤學致公";而使用"德藝雙馨"這些字眼來作為校訓的,都是藝術類院校,如中國戲曲學院的"德藝雙馨,繼往開來"。
這些校訓個性十足
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的校訓一般采用的都是"XX,XX,XX,XX",或者"XXXX,XXXX"的8字結構,這大概要歸功于漢語的形式之美,文字工整、對仗,便于朗朗上口。不過,類似的形式也造成了高度重復的現象。而那些跳出了這個格式的校訓,也就顯得非常特立獨行、獨具特色了。
當別校都固定在八個字的時候,像北京交大的"知行"、集美大學的"誠毅"等用兩個字作校訓就非常言簡意賅了,比如等;當別校都集中在探討高尚品質的時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紅專并進,理實交融"就顯得非常有覺悟了;當別校都講究工整和對仗的時候,直白喊口號就很突出了,比如西安科技大學的"祖國利益高于一切"、鄭州師范大學的"與中原一起崛起"、吉林建筑大學的"不管遇到什么障礙,我都要朝著我的目標前進"……
當然,還有一些更不按常理出牌的學校。就像上海戲劇學院,校訓是選取的戲劇教育家熊佛西的一句格言:"培養人才的目標,我以為,首先應該注重人格的陶鑄,使每個戲劇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愛民族,愛國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后,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所以本校的訓練的體系,不僅是授予學生戲劇的專門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還是訓練他們如何做人。"
而更離譜的北京大學,校方主持的報刊或會議上經常使用"科學,民主,愛國,進步"、校園中心位置的標語牌上多次出現"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北大人在報刊上或言談中卻又經常提及"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到現在都還在糾結于到底哪個才是自己的校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