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開設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課”
——哈佛大學商學院威廉·薩爾曼教授訪談錄
編者按
哈佛大學是高校創業教育的發源地。2015年12月哈佛大學發布的《哈佛校友影響力》報告顯示:“39%的哈佛校友已經創立了營利或非營利性的企業,在150多個國家開辦了14.6萬多家公司或機構。”本文作者于2015年在哈佛大學訪學之際,專訪了哈佛大學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領軍人物之一的威廉·薩爾曼教授(William A.Sahlman),就高校創業教育的幾個重要理論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創業教育是什么,教什么
劉:如何定義創業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比,創業教育最為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薩爾曼:首先創業教育要在學生踏上創業之路前為他們提供最真實的創業環境和體驗。我們不能改變學生的個性特質,但是,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有關創業過程的概念框架,讓他們能更好地尋找機會、組織實踐、獲取資源、評估利弊,從而使公司更容易取得成功。其次,創業教育幫助學生們制定決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提前了解真實的創業過程,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很多他們尚未接觸的東西,這有助于他們制定決策。
我認為,創業教育和其他教育差別并不大,都會教模式鑒別(pattern recognition)以及如何在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情境下進行決策,并且最難的都是找到普遍性的規則。但問題是,你真的能找到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嗎?不知你是否記得《畢業生》(The Graduate)這部電影,有人說電影的男主演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應該去研究塑料。這里的塑料指的可能是電動汽車,也可能是納米材料或者其他很多東西。所以同一個問題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在創業教育中,我們的目標是在一個組織框架中帶領學生去思考一個問題域,這些問題在前后二十五年都是值得探究的。
如果我們談論創業管理,那么每個公司都應該遵循同樣的管理方式。人們會有自己的方法——邁克·波特(Mike Porter,藝術指導,代表作品有《環游世界八十天》)有自己的組織方法、有對策略與執行力的思考,我們不會告訴學生誰的方法是錯的。我們要告訴他們的是:你需要了解自己的競爭優勢、尋找新的方法來捕獲價值,設立行業準入門檻或者依靠網絡效應來獲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只教學生應當如何管理公司,而非專門講創業。我們會使用不同類型的案例,而不是僅僅專注于研究波音(Boeing)或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這樣的企業。
劉:您認為創業教育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
薩爾曼:首先,創業教育需要給學生闡明整個創業的流程。如果你不能預測公司幾年后的發展狀況,那么你就不能在最初時候做出理想的決定。我們就像是正處在一個巨大的、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環境里,玩一個多周期、多玩家的游戲,并且試圖在各個階段獲得多種利弊信息來幫助自己做出正確決定。因此,我們的教學案例不僅包括初創企業管理,也包括公司出售或如何應對失敗以及變更企業策略與行動的案例。其次我們會教授學生們創業技能,比如做公司的資產列表或測算安全性等。(插話提問:您認為課程內容與課外活動內容應該有差異嗎?)我認為二者不相同。在一個課程中,你是嘗試在腦海中建立一個框架和結構,而在課外活動中,你是在實際學習一種技能或是檢驗想法的可行性,這與學習那種通用的管理方法或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所以二者具備不同的功能,但可以被結合起來運用。再次我們也教與創業相關的概念,如企業戰略或網絡效應。同時我們也傳授知識,如超市是如何運營的,雙邊市場又是如何工作的。然后我們還會努力改變學生們的觀點態度,不管他們以后會去哪里,不管他們是否愿意去創造和捕捉價值,我們都會嘗試著影響他們的思維。
此外,創業教育會教學生以一種動態發展的眼光來思考機遇和資源。所有的企業戰略都可能會失效,所有的公司也都可能會失敗。只有那些銷售模式和價格皆合理且致力于滿足顧客需求的公司,才能長期健康發展存活下去。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我們不能僅以一種戰略方法來貫穿始終。我們需要以一種動態發展的眼光來思考機遇和資源,這才是我們堅持的模式。另外,創業教育教導學生,他們不能永遠循規蹈矩并以此期望成功。創業教育真正注重的是改變管理模式、抓住每個機遇,并且要密切關注客戶的普遍性需求。所以,當我們談教育時,我們談論的是要鼓勵學生們做出改變,告訴他們誰將贏得新興市場,而不是誰在傳統市場上獲勝。
創業教育誰來教,教給誰
劉:有人認為,高校里面所有的大學生都要接受創業教育,您對此怎么看?
薩爾曼: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創業者。在我看來,對于那些不愿冒險、害怕不確定性因素且沒有能力應對復雜環境的人來說,創業不是一條合適的道路。但大多數人不是這樣的。所以每個人都有成為創業者的潛質。另外,我認為團隊也很重要。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成功并非完全歸功于他個人,他的團隊非常關鍵。我認為,現在中國的高校有必要開設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課程。大學生們即將面臨的世界就是一個創業的世界,這個世界有源源不斷的問題,需要依靠創業來解決。
劉:教授創業教育的老師應該具備什么獨特的品質嗎?
薩爾曼:我不認為創業教育的教師需要具備什么特殊的品質,作為教師我們應具備的共同素質是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每個學院都應如此。
通常情況下,學者并不具備大量的、直接相關的創業經驗。在部分高校,學者是有創業經驗的,而且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可能會具備更多的經驗。但是我認為學者們要做的主要是觀察一個問題,用科學嚴格的手段來評估因果,建立一個對學生有幫助的歸納框架,在這個框架內學生并不需要去實際操作。教師們需要擅長多種技能,必須能夠整理和組織材料,為學生提供有助于長期思考和實踐的經驗。
創業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做出不一般的事情
劉:您認為創業教育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和方法?
薩爾曼:我們主要采用的是案例教學法。我們還提供了互動式的講座,努力為學生們打造獨特的學習體驗。如果你想學習技術性的技能,我們還配備了相關訓練以供練習。我們有以上這三種途徑。事實上,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關心的是學生學到了什么,而不僅僅是教師做了什么。如果你僅僅關注的是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那么十年后,你再問他們同一組問題,你想他們會如何回應呢?你能改變他們的回應方式嗎?所以我們應該著眼于10年、15年甚至20年。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會為我們所用。我們相信案例方法是非常有用的,但其他學習方法也應當被采納。讓學生做項目、在一個小團隊中工作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學習方式,我們所努力做的,就是把學生放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然后讓不同的學生共同解決一個問題,以此來創造一種高能體驗。案例教學法的基本原則是讓學生去學習并且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不是灌輸知識給他們。這種方法在任何科目中都通用。
另外,我們也會邀請有創業和工作經驗的人進課堂。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接觸到真實的創業者。我們嘗試把偉大的故事結合在一個案例中,有真人,大家可以從真人真事中學習。這也就是我們所做的。哈佛大學還設立了課外活動中心——阿瑟·洛克創業中心(Arthur Rock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和創新實驗室( I-Lab),這是學生們創業教育課外活動的重要場所。
劉:您對中國高校建立創業教育體系有什么建議?
薩爾曼:我認為,創業教育想要做的是讓學生做出不一般的事情,讓他們成為機遇驅動者,讓他們著眼于全局環境,而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是一種思維方式。我相信這對每個學生、每個人都很重要。這就是我們的創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
關于美國創業教育的經驗教訓,一是我們應該教更多有關創業失敗的東西給學生。二是每個學院的創業教育都應該有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老師和不同的文化。三是,我關注更多是學生而不是老師,因此我認為不同風格的教學和教育計劃都會發揮效用,只是都必須要關注學生到底在學什么。
哈佛大學的創業教育之所以成效突出,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哈佛大學爭取到了一流的學生。如果沒有優秀學生,創業教育是很難發揮作用的。哈佛創業教育受益于我們所擁有的卓越的教職人員、一流的學生和恢宏的建筑。我們的創業教育已有悠久的歷史,具備了世界頂尖的水平,而且教師、學生和學校都重視創業教育。
關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創業體系,我的建議是在創業教育第一年的課程里,我會在5—20個班級中,教一切我需要教的關于創業的知識。我覺得認清創業課程的意義很關鍵,學生們應該認真學習并且去建立框架和概念。這些真的很有用,適用于每一個高等教育機構,甚至是許多高中或學院。創業課程不應該只在商學院開設,它應當被廣泛地學習和研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