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
-背下來一本單詞書也不一定考的過四六級
-啃下來一本C語言書,拿到個Project也一樣毫無頭緒
-實驗之前背下來實驗步驟,操作沒什么錯可一樣復制不出結果
-看了N本演講學的書,真上臺做Presentation的時候被一個問題卡住,楞在那大腦短路漲紅了臉
-牢記N多文史哲,依舊無法跟別人談笑風生出口成章
悟性來源于意識,拿動物實驗舉個例子:
對于一只聰明的黑猩猩,你可以訓練它用水桶從水龍頭里面接水然后去滅火
然而黑猩猩在沒有水龍頭但是有一條小溪的時候,它卻不知道用小溪里的水去滅火
黑猩猩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
——別急著彰顯你身為食物鏈頂端動物的優越感,先問問自己,是不是有的時候也跟黑猩猩一樣,拘泥于自己的“學習狀態”中,以為自己在學習,其實并沒有過腦子.
每件事情,每個知識點,是否去真正的思考、總結、達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有個朋友問到擁有怎樣的思考模式才能更好地領悟,這個東西確實是天生的,但是后天可以鍛煉一些思維能力來進行提升,其實展開來說有些復雜了,我就說兩點具體實施方法吧:
1. 自我暗示
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比如背單詞,做實驗等)找一些東西讓自己“找狀態”,比如帶上耳機打開固定的那個list的音樂(我一般都是古典樂),或者穿上白大褂的那瞬間化身為實驗之神之類的~
2. 實踐出真知
比如你去學英語,那么就去嘗試模仿美劇中的口音,模仿那股神韻,催眠自己,覺得自己那瞬間就是個美國人,長久下來口語會有很大的提升
比如去做實驗,每個參數、劑量用的同時想想為什么用這個劑量,站在實驗設計者的角度去想怎么想推進這個流程等等
總之就是做這個事情的時候讓自己的思維保持活躍,你就可以發現很多你作為一個“學習機器”的時候無法發現的一些東西,當你發現的多了,你才能真正的把你的所學拼成一個屬于你自己的拼圖,別人是無法復制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