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建設能否倒逼高校課程改革
近日,在南京召開的首屆WE+智繪互聯校園新生態峰會上,與會的諸多互聯網公司大佬在“抨擊”高校傳統學科課程老化的同時,探討最多的是智慧校園對高校教學改革的改變。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在峰會上提出,今后的大學至少會有兩個學校,一個是物理的校園,另一個是數字化虛擬校園。
阿里云業務總經理劉松說,現在很多大學的專業教材都是10年前的,與未來產業發展嚴重脫節。即使是國內最好的大學,在技術演進方面也是保守的。
劉松說,除了高精尖學科,現在連經濟等傳統學科都遭到挑戰。比如金融專業,如今的互聯網金融形態已是全新創造,未來兩三年金融行業的本質都將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還采用傳統經濟學教材的話,學生學習的內容將毫無用武之地”。
金智教育董事長郭超表示,過去的教育體系偏保守。一本教材,從講義不斷積累,可能要使用5年以后才能真正出版。現在,知識更新速度極快,這樣的出版周期完全跟不上需求。
劉松認為,互聯網行業目前最缺三類人才:軟件、數據、市場運營。“很多高校已開設了軟件、市場運營專業,但數據人才缺口很大。”劉松說,高校沒有可以實際使用的數據資源,專業進步只限于“紙上談兵”。
他介紹說,目前,他們公司已主動開放數據資源和高校合作。比如,把阿里的電商數據開放給大學,香港幾名大學生推薦的算法比阿里的還要精準15%。
劉松透露,今年阿里大數據將面向全球高校開放。很多理工科的學生,只要有一定技術基礎,就可以來應用這些數據,這些會變成未來數據流量和創業的能力,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華為數據中心市場部部長王豐也表示,華為非常重視教育市場,也希望通過自己的網絡能力以及IT云計算的能力,能夠為高校師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騰訊將在擁有上億用戶的微信平臺,為“高校云生態”提供接口。騰訊業務部企業應用總監雷茂峰表示,作為連接器的微信也將推出一些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這也將是未來學習的趨勢”。
據了解,該活動發布了由金智教育與阿里云、華為、騰訊四方共同參與的 “互聯網+高校”云生態推進計劃。來自全國400多所高校的相關部門領導參與此次峰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