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遭遇就業陷阱,這是每年畢業季必修的話題,畢業遭遇就業陷阱,難道大學生在工作前都不懂腦子嗎?為何大學生就業屢屢上當受騙?還沒開始就業就把自己送到陷阱里面了。
“貸款參加培訓,培訓后可高薪就業。”如今再看到類似的信息,24歲的小君苦笑不已,上個月,她剛剛才擺脫了這個“麻煩”。本想覓得“好飯碗”,卻不料,不僅工作沒著落,還因為參加“培訓”貸了款,要每個月定期還900元。“傷透了心,再也不信了”。小君說。為拿高薪,欠下萬元貸款
2015年7月,小君到鄭州會展中心參加了一場大型招聘會,看到鄭州用友云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正招聘會計,她便投了簡歷。小君說,該公司宣傳單頁上承諾的年薪十分誘人:3年內平均年薪5萬~10萬元,3年至5年平均年薪10萬~20萬元,享受國家各項保險福利待遇。
經過初試、復試,會計專業畢業的小君順利進入鄭州用友。不過,鄭州用友并沒有馬上跟小君簽訂勞動合同,工作人員告訴小君,因為她沒有工作經驗,需培訓3個月。培訓結束后,不在本企業上班,而是推薦到客戶企業工作,都是大企業,保證是會計崗,一線城市的月工資可達到4500元以上,在鄭州工作可以達到3500元以上。但條件是要繳納12765元的“培訓費”。
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小君猶豫了。這時候,鄭州用友為他們提出了一個經濟上的“解決方案”——貸款。
工作人員表示,考慮到她剛畢業,沒有收入,前4個月的貸款由鄭州用友還,之后每月由本人定期償還。
“將來能拿到高薪,即便每個月還點錢也無所謂。”考慮到實訓期滿后月薪能達到3500元以上,小君猶豫最終還是同意了。隨后,她與鄭州用友簽訂了會計培訓就業協議,并與該企業介紹的信貸公司簽訂了借款協議,共貸款12765元。
小君說,當時她所在的會計班有七八個人都貸了款。但沒過多久,他們就后悔了。簽字貸款后,錢從未打進他們的賬戶,公司此舉也很可疑。但剛出校門的他們,覺得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不易,所以慢慢放低了戒心。在貸款手續辦完后,他們陸續進行“培訓”。兩個多月后,鄭州用友開始為他們推薦企業,參加面試。
小君面試的第一家企業是某知名公司,對方表示,試用期工資1800元,轉正之后2300元,與之前鄭州用友的承諾大相徑庭。“要是沒有貸款,我能接受,可一個月要還900元貸款,剩下的錢根本沒法生活。”更讓小君不能接受的是,到了企業后,她被安排的崗位不是會計,而是導表員。沒過幾天,小君便辭職了。
小君在無奈之下,向媒體求助,并向工商部門投訴。很快,小君接到鄭州用友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答應給小君1.5萬元的賠償,條件是讓小君對外說自己一個月底薪3000元,不得再接受媒體采訪。
“本想通過我的經歷,讓剛畢業的大學生少上些當,這滋味太難受了。但因為這件事,早已把家里鬧得雞犬不寧,我只想盡快解決,從煩惱中脫出身來。”最終,小君和家里商量后,接受了對方的條件。
與小君類似,從洛陽一所中專院校畢業的小王也覺得自己“受騙了”。
2013年7月,小王畢業之后,博創華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小王投來橄欖枝,條件是小王需要參加他們的崗前培訓。小王回憶說:“當時他們表示,培訓3個月后給安排工作上崗,等安排工作之后,用工資來還貸款。”
在貸款一萬多元交了培訓費后,兩年多時間里,小王遲遲沒有得到許諾的工作,還面臨巨大的還款壓力,當小王三番五次打電話詢問時,工作人員卻一直以各種理由搪塞他。據記者調查,這家博創華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洛陽分公司并沒有培訓資質。
近年來,由于高校畢業生增多、部分市場需求飽和等因素,不少企業利用大學畢業生求職心切、對現實復雜性認識不足的特點,以高薪誘惑學生,讓學生接受“崗前培訓”,而“培訓費”則是通過信貸公司借款。
根據多名受訪學生的描述,記者梳理了“求職貸”的就業陷阱。所謂的“求職貸”,是培訓企業與信貸機構合作,由畢業生以個人名義,向信貸機構貸款作為“培訓費”,“培訓費”直接打入企業賬戶,畢業生無需出錢就能接受“培訓”。
信貸機構將“培訓費”打給企業,這一過程其實是一次貸款過程的產生,信貸機構雖標明了利息,但貸款過程中還有高額的“咨詢費”“服務費”等,而這些錢,都由畢業生個人承擔。
一旦畢業生接受“培訓”,信貸機構放了款,畢業生未就業,就已背負了貸款。“培訓”完,企業會向一些公司推薦,但如果工作不理想,畢業生拿著低工資,不僅承擔著生活成本,還背負著巨大的還款壓力。
一名受訪的畢業生說:“表面上是給我們推薦工作,實際上是通過招聘網站給我們投簡歷,甚至把我們的簡歷改得天花亂墜再亂投出去,結果面試時人家問我們簡歷上那些東西,我們還一問三不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