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學校學科競爭力與成果產出分析論證會在千佛山校區召開。學校領導商志曉、唐波、向來生、于濤、鐘讀仁、王少華、王煥斌、張文新出席會議。鐘讀仁主持會議。
商志曉對學科發展和成果產出提出明確要求。一要高點定位。學校、學院、學科、教師都要向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學科、學者學習借鑒,確立更高水平的發展目標和定位,提高前進標準,提升發展空間。二要集約用力。不要單純搞外力擴張,而是要提升內涵;不是要大投入、小成效,而是要小投入、大成效;不是平均用力,而是突出重點;不是要少慢差費,而是要多快好省,著力提升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效。三要狠抓成果。要樹立成果意識,強化成果責任,用成果來說話,用成果來衡量,用成果來評估,用成果來考核,提升成果在綜合評價、獎勵激勵中的作用。四要精準突破。突破要精準到單位、精準到學科、精準到時間、精準到個人,切切實實提高推進重點工作、解決關鍵問題的工作成效。
商志曉強調,推進學科建設、提升學科競爭力,不能只坐而論道,更要起而行之,要拿出具體的辦法和措施,狠抓落實,取得實效。一是改進學校領導決策機制,提高學校辦公會議的議事效率。適當調整校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壓縮一般性議題,拿出更多時間、更多精力,重點研究、推進學科競爭力與成果產出相關問題,提升辦公會議對學校改革發展重大事項的議事決策能力。二是提升學校行政團隊特別是校長團隊工作水平,增強學校行政工作團隊研究解決學校發展核心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分管學科、教學、科研工作的校領導,要把學科競爭力和成果產出的責任時刻抗在肩上,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到提升學科競爭力和成果產出上。三是改進工作體制機制,組建學科競爭力和成果產出調度指揮中心。定期研究分析學科建設與成果產出情況,提出整改目標和措施,加強督促和落實,傳導壓力,形成合力,切實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和成果產出成效。四是強化統一指揮和分工作戰能力,加強各部門、各單位的分工與協作。按照理工、文法、經管、師范等幾個板塊,推進學校大部制、學部制改革,提高學校學院、學科、團隊之間的協同創新能力。五是完善壓力傳導機制。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鼓勵和懲戒措施,該獎的獎,該罰的罰,讓全校師生人人都能夠獲得鼓勵和支持,感受到壓力和危機,提升全校師生推動學校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六是建立信息傳遞和公開制度。完善信息系統,設立專門平臺,即時將教學、科研成果統計錄入,供全校教工內部查閱,提高每位教師的教學科研成果顯示度;及時匯總公開師生研究成果,縮短科研獎勵周期,充分發揮獎勵激勵機制在推動學科建設中的杠桿作用。七是學院領導班子特別是院長團隊要強化發展提高的責任意識,提升推動學院學科建設發展的工作水平。八是加強教師團隊、管理團隊建設,增強全校教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使我們的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者、每一名工作人員都人人爭先、個個努力,全心全意為學校的改革發展做貢獻。
唐波就學科競爭力與成果產出作系統講話。圍繞學科、競爭力、成果產出三個關聯問題,唐波強調,學科建設是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重要平臺,一流學科建設是一流大學建設的基礎和關鍵。要抓住、抓好學科建設這個“牛鼻子”,就必須緊緊抓住支撐它發展的人才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的工作,集中力量予以推進和落實。
唐波指出,聚焦一流建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發展導向、成果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敢于發現問題,深入分析問題,認真研究問題,致力解決問題。堅持發展導向,就是要敢于從大處著眼,放眼世界,用發展眼光和國際視野,按照一流學科的標準設計學科發展規劃。堅持成果導向,就是要把成果產出作為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建設、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的落腳點、著力點,踏踏實實圍繞學校中心工作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唐波強調,推進一流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多措并舉、狠抓落實。他通報了國家擬將ESI前1%學科直接納入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山東省將實施“專業(類)+學校”志愿填報招生錄取方式等改革帶來的新挑戰,對今后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強化危機意識、看齊意識;二是增強責任意識、一流意識;三是突出創新意識、協同調意識。
于濤、張文新分別針對學校理工類和人文社科類學科在綜合實力、科研水平、成果產出等方面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了推進學科建設、強化成果產出、提升綜合實力的工作思路與工作要求。
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社科處、科技處分別介紹了學校2015年學科、科研等工作情況,分析了當前學校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面臨的形勢,點明了學科競爭力與成果產出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同類院校、省內高校的差距,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各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學科帶頭人、學位授權點帶頭人,各單位、部門主要負責人,黨辦、校辦、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教務處、科技處、社科處、研究生院全體工作人員參加會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