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考研政治考什么
1.考研政治考試科目及所占分值比例
考試科目 | 學科特點 | 分 值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偏理論,內容抽象,重理解,難度系數較大 每年大綱變化不大 完全可以沿用前一年的大綱內容 | 約24分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理論聯系現實 重視對黨和國家重大會議、重要文件、重要 講話等的理解和運用 | 約30分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了解國史、國情,認識其內在的規律性 搞清四個問題:史實、原因、意義、觀點 | 約14分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融知識性、思想性、實踐性于一體 通過學習,掌握思想修養、道德修養、法律 素養三大方面。 注意與社會熱點緊密相連 | 約16分 |
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 世界經濟與政治 | 運用“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的知識來聯系 時政熱點材料分析說明問題 | 約16分 |
題 型 | 數 目 | 每題分值 | 總 分 值 |
單項選擇題 | 16 | 1 | 16分 |
多項選擇題 | 17 | 2 | 34分 |
分 析 題 | 5 | 10 | 50分 |
二、考研政治怎么考--評價目標
政治理論考試在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綜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1.準確地再認或再現學科的有關知識
這是對考生掌握知識內容、知識范圍的基本要求。在這一要求中:
一是指出了考生必須復習的內容范圍。
二是強調考生要準確地掌握知識,必須做到準確地認識或再現有關歷史、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這是對考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考生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所在。 如下題:
[2013年多選]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實現共產主義是全人類解放的根本體現。人類解放包括( )
A.從自然界的壓迫下解放出來 A.從可逛規律的制約下解放出來
C.從舊的社會關系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B.從舊的傳統觀念的禁錮下解放出來
2.準確、恰當地使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正確理解和掌握學科的有關范疇、規律和論斷。
一定的范疇、規律和論斷構成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論基本原理的切入點。我們知道,在政治理論各學科中,如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等,都有一系列的范疇(概念)、規律和論斷,它們是各門政治理論學科的支撐點;把它們按其內在關系聯結起來,就構成這門學科的理論體系。因此,正確理解它們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這門學科的內容。沒有對范疇、規律和論斷的正確理解和掌握,就不會真正懂得思想政治的基本原理。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各種題型,從理論內容來說,都是對這方面能力的考查。
比如:
[2015年多選] 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是土壤形成的五大關鍵成土因素。母質是土壤形成物質基礎的初始無機養分的最初來源。氣候導致礦物的風化和合成,有機質的形成和積累,土壤中物質的遷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是促進土壤發生發展最活躍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質在地表進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質在接受光、熱、水等條件方面發生差異。時間是闡明土壤形成發展的歷史動態過程,母質、氣候、生物和地形等對成土過程的作用隨著時間延續而加強。土壤的生產過程說明()
A.事物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
B.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發展總是呈現出線性上升的態勢
D.事物的產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3.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辨明理論是非。
這主要是考查考生辨別、判斷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如下題:
[2013年多選]6.一位社會學家發現大樓的一塊玻璃壞了,起初他沒太當回事,沒過多久,他發現許多處窗戶都破損了,經過調研后,他得出結論:一樣東西如果有點破損,人們就會有意無意地加快它的破損速度,一樣東西如果完好無損,或是及時維護,人們就會精心的護理。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下列關于道德修養的名言與"破窗定律"內涵相近的是()
A.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
B.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
C.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不為;細惡雖無近禍,而不可不去也
D.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比較和分析有關社會現象或實際問題。
主要是考查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理論和實際相統一的能力。
各種題型都有對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考查,而在分析題中,則比較集中地考查這方面的能力。掌握理論,聯系實際,這是整個考試的重點,在分數上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如果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差,在考試中就不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所以,在復習階段,應特別注意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
[2011年分析題]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人類每天都在產生垃圾,垃圾總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帶來的問題非常棘手。不產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導大家減少垃圾。然而,減到多少才是少?這里并沒有一個標準。而且從總體上看,生產和消費必然產生垃圾,減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產和消費。接著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來填埋或者焚燒。但填埋只是把垃圾從地上轉移到地下,既與人爭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隱患。焚燒不過是把污染從地上移到空中,產生二惡英等有害物質。
于是,人們進一步追問:還有沒有比填埋、焚燒更好的出路?這時候,一句"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讓人茅塞頓開,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資源。但變廢為"寶"前提是垃圾的分類投放--別把垃圾放錯了地方。何謂放錯?到處亂扔是放錯,收集時攪混在一起也是放錯。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實現資源的價值。即使還免不了要填埋、焚燒那些沒有利用價值的垃圾,也得把它們分出來。
垃圾分類舉手之勞換出綠色,好處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讓人們樂而為之?2009年5月起,上海開始普遍推廣新的垃圾分類理念,開展以"換出更綠色的上海"為名義的"綠色賬戶"活動。何為綠色賬戶?就是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積分換取環保小禮品:再生紙筆記本、綠色小植物、環保手電筒……上海推出"綠色賬戶"的實踐說明,辦法是可以想出來的,關鍵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國的垃圾問題不比哪個國家小,我們只能"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編自《人民日報》
(1)從實踐是人和自然關系的基礎的角度說明為什么"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2)運用矛盾分析方法說明"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5.結合特定歷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背景,認識和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這類題一般都提供若干條材料,篇幅較大,表面看來比較難,但實際上都同考生學過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相關。
求解的關鍵,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運用有關的理論和知識進行思考,從中揭示出材料所蘊含的思想實質,并針對試題提出的問題,一一作出回答、評價或批判。求解材料分析題需要注意,有時它不只涉及某一學科、某一原理,而是涉及多種知識和原理,甚至是跨學科的。既需要哲學知識,也需要政治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才能很好地回答材料分析題中的問題。要注意提高綜合運用各種原理和知識回答問題的能力。比如:
[2011年分析題]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金融危機發生后,某些西方國家的政要、媒體經常發表關于中國的言論,有"獨秀"或"救世"之說、也有"責任"之論……林林總總,用詞翻新。人們可看到一白一紅"兩張臉":唱紅臉者夸大中國的經濟表現,動輒將一切不符合實際的高帽加諸中國,仿佛中國真成了世界經濟的"救世主";唱白臉者卻將國際金融危機、全球失衡等責任歸到中國頭上。無論是明"捧"實"壓",還是借"批"卸"責",萬變不離其宗的都是鼓噪"中國責任論"。這既暴露出他們所謂"中國責任"的用心,也反映出其對"真實中國"的誤解。
針對材料中所反映的西方某些人士對中國的"捧"與"批",談談什么是"真實的中國"以及中國的"責任"是什么。
再比如下題:
[2007年分析題選做題Ⅱ]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在人類歷史上,各種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存在差異,各種文明才能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強求一律,只會導致人類文明失去動力、僵化衰落。各種文明有歷史長短之分,無高低優劣之別。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各國交流的障礙,更不應該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
我們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長補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動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實現振興和發展;應該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慮和隔閡,使人類更加和睦,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應該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諧世界。
摘自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表的
《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講話
(1)運用辯證法的觀點說明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
(2)簡述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對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意義。
上述五點,就是碩士研究生入學政治理論考試的評價目標,是評卷給分的依據。復習的好壞,考試成績的高低,就看在這五點上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水平。
許多人認為考研政治很容易,其實相對于英語而言,政治是比較容易通過分數線。但是因為政治不過線而與考研失之交臂,或者因為政治分數不高導致總成績上不去而與理想之門無緣的人也是數不勝數。
三、考研政治如何規劃全局學習
具體來說,考研政治全局學習規劃分為基礎階段、強化階段、沖刺階段三個階段,下面我們一一介紹。
1.基礎階段
基礎階段我們又細分為基礎指導階段、基礎加強階段2個階段。
(1)基礎指導階段(啟動后一至兩個月)
建議在市面上找尋以下兩類圖書:
第一類:提取考研政治科目主干知識、核心知識、考試精華類的圖書。這類圖書目前市面上并不多見,比如《考研早班車--整體規劃及政治理論主干知識》,這本書不僅提煉了政治科目的主干知識,而且還對整個考研過程進行了全面科學的整體規劃。
第二類:真題類圖書。真題類圖書比較多,也是全程必備的輔導用書。目前市場上真題類圖書又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純粹真題的解析,第二種是將真題與各科目及考點密切聯系。不管是哪種情況,真題必須人手一本,因為真題類的圖書實用性超級強大,可以在各個階段使用,并且不同階段使用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在基礎階段使用真題類圖書,可以建立對考試的試卷針對性;在強化階段使用真題類圖書,可以建立對考試的解題判斷力;在沖刺階段使用真題類圖書,可以進行實戰演練,打造考前的高分戰斗力。
(2)基礎加強階段(暑期前)
建議到市場上找尋類似"教材"和"習題"類的圖書。現在每年官方公布大綱的時間都比較晚,基本上是在每年的9月中旬才公布。但9月之前的時間段對考生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所以同學們不能坐以待斃,而是要主動出擊。
(3)基礎階段學習建議
①這一階段進行基礎性準備工作。無論已有的公共政治課基礎如何,皆應從考研政治的應試著手,努力打下扎實的理論功底,為下一階段的系統性強化復習打好基礎。
②復習過程中注意點、線、面的結合。所謂點,就是基本的觀點、原理和范疇;所謂線,就是一章內容的聯系;所謂面就是整個學科的內在聯系。
建議:
第一,通讀教材。
第二,通讀完教材后,在教材上對自己已經熟知的知識點、比較了解的知識點、還有不甚了解的知識點,分門別類,做上標記。如此,可讓自己在下一階段學習聽課時,更具針對性,更有效率。
第三,把去年真題在試做一遍的基礎上再仔細研究一遍,尤其認真閱讀參考答案,琢磨答題要求及思路,從而對自己已有的水平能力有大致的了解。
③該階段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此階段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后面的階段復習才會卓見成效。否則,鞏固階段的時間就會被擠占,還會連鎖反應到應試階段,使得應試成為形式,無法達到真正的備戰效果。
④基礎復習的同時,還要通過從容安排知識復習的方式,使個人的心理與生活節奏漸入應考狀態。
2.強化階段(9月-11月)
這階段前期國家已經公布了最新的大綱,可以首先到市場上或通過網絡手段找尋到最新大綱與前一年大綱之間的比較分析內容。因為,大綱是基本穩定的,以前基礎階段學習的內容都是有效的,關注新大綱的目的主要是明確變化之處,進而通過這些變化來了解或領會命題趨勢或方向。
這一階段學習的系統性更強,所以要鞏固知識,重點還是落實到做題。
強化階段學習建議:
(1)本階段是系統性復習階段,它既是基礎性階段的延續,又是有側重點的復習。區別于基礎階段在于跨越了對知識點本身的理解,而注重知識點的組合出題。
(2)本階段要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還應關注不同學科的復習都有各自的特點,這種特點都是以準確記憶基本知識點為基礎的,大家在復習中主要是通過記憶來打好基礎。
(3)暑期強化班開課后,可結合老師的課程安排,做到在對暑期課程的預習、學習與復習中對第一輪課程進行強化鞏固。而暑期結束后,使用新大綱的新一輪學習中,應當將之前所有筆記、講義都對照新大綱,范圍及具體表述均以新大綱為準,歸納總結為一份最全面、與新大綱內容完全吻合的筆記。以更進一步接近考研應試。
(4)此階段習題訓練應當關注知識點掌握的清晰度與完整度,并通過課程學習各類解題方法,以最大程度提升多選題的正確率為訓練及學習目標。
3.沖刺階段(12月--考前)
(1)沖刺階段必備用書有:
"時事類"圖書:買一本時事類的圖書,閱讀并記憶之,省時又省力,是最合理科學的辦法
"速記類"圖書:考前要記的內容特別多,不僅是政治學科,還有英語、專業課等等。所以,買一本口袋似的政治速記圖書,是很方便實用的辦法,每天速記一點,一周一循環。請相信:記憶的遍數與最后的考試分數是成正比的。
"模擬試卷類"圖書:考前一定要做幾套模擬試題是被普遍承認的學習規律。到那時候市面上會有很多模擬試卷,考生們可以根據試卷質量進行甄別。
(2)沖刺階段學習建議:
這一階段,查漏補缺全面進入沖刺狀態。確定時事部分的得分,獲取權威信息,突破重點、難點、焦點性知識內容,進行實戰模擬,調整心態,提高應試水平和答題能力,全面進入考前狀態。
當你把上面的內容逐一讀完時,是不是覺得考研不會那么難了?是不是也覺得考政治得高分也唾手可得了呢?只要你接下來一步一步落實,高分就會如影隨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