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考近日舉行,全國共有140余萬人通過此次國考報名資格審查。雖然招考人數刷新歷史新高,但是本次國考的報名人數和平均競爭比都創下五年來最低。(據中新網)
從京考到國考,輿論普遍認為公職人員考錄已開始降溫。不過,僅是以一些簡單的數字就判定國考降溫,恐怕不合實情。實際上,在國考表面降溫的背后,仍不得不考量幾個復雜背景:一來,從招錄門檻上看,2015年國考盡管在基層經驗等層面降低了門檻,但在學歷及資歷層面上并沒有多少普惠性利好。甚至在報名階段,還出現了熱門職位無人通過審核的情況。譬如有的崗位要求“黨員”、“會計學或財務管理專業畢業”、“從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兩年以上”,還有職位的招錄條件已經明確到本科學什么、研究生學什么。這樣的背景下,盡管報名人數略降,可能“沙場”競爭更為慘烈。
二來,一些數據也難以佐證“國考降溫”。比如,本次國考最熱職位是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采購三處“副主任科員及以下”。該職位計劃招錄2人,但報名截止時,平均報錄比例為2625∶1,報考基數仍很驚人。再從地區來看,本次“國考”四川考區將有28105名考生應考,這個數字比去年四川考區的數字上升了3764。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4%。顯然,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公務員職位依然頗具吸引力。
中國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要逆轉人才配置失衡的現狀,非一朝一夕之功。2015年國考的一些變化,也許讓人嗅出了國考的新趨勢,但現在談“國考降溫”恐怕還為時尚早。當下最重要的是,不管國考降溫也好、回溫也罷,都不應妨礙公共治理現代化、法制化、規范化的進程。
(作者系江蘇媒體從業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