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星星”有個約會
——武漢40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堅持4年幫助自閉癥患兒的故事
周六一大早,家住武漢的小薇就給兒子穿好衣服、買好早餐,帶他踏上了到武漢紡織大學南湖校區的公交車。
小薇的兒子患有自閉癥,與所有患自閉癥的孩子一樣,對聲響充耳不聞、對周圍人視而不見、不喜歡開口說話。母子倆到武漢紡織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參加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生組織的“藍燈行動”。
從2011年9月至今,每周六上午,2000多人次患自閉癥的孩子在這里接受了400多名大學生“藍燈志愿者”服務。
2011年9月,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大三學生陳晨,無意間聽說一位老師的孩子是自閉癥患者。什么是自閉癥?陳晨查詢得知,自閉癥又稱孤獨癥,被歸類為一種由于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自閉癥患兒又被叫作“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當時想法特別簡單,就是想利用課余時間和孩子一起玩,給老師減輕一點兒壓力。”陳晨說。
時間一長,陳晨發現患自閉癥的孩子還不少。于是,她在學院支持下成立了志愿者小分隊,開展“藍燈行動”。
每周六上午,志愿者們在學校一間教室開展活動。他們都是學藝術的學生,畫畫、做陶藝、唱歌、跳舞都是拿手好戲。他們一對一和患自閉癥的孩子交流,教他們唱歌、跳舞、畫畫,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周圍環境。
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管理、自食其力,是志愿者們不斷探索的目標。借鑒國外經驗,“藍燈志愿團”從2014年開始探索公益創業思路。患自閉癥的孩子創作了許多藝術作品,包括手工編織、陶瓷制品、畫作等,被志愿者們復制在文化衫、陶瓷杯上。2014年下半年,“藍燈志愿者”和自閉癥兒童在漢口江灘、武漢植物園等地開展義賣活動,籌得善款2萬余元,捐給了5個自閉癥兒童家庭。
在義賣會現場,自閉癥兒童亮亮的畫作被一名愛心人士當場以500元的價格買下。亮亮興奮不已,高興地喊道:“畫被買走了、畫被買走了!”他的母親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想不到孩子的畫也有被認可的一天,他終于可以自食其力了。”
2014年12月,“藍燈志愿團”還在湖北省高校達人秀總決賽上開展眾籌活動,通過微信平臺募集2.6萬余元,籌集了20個自閉癥兒童一年的公交卡費用。他們還和各大超市合作,定制“慈善貨架”,把孩子們的作品放在貨架上出售。他們還準備和企業合作,把孩子們的畫作印在家用電器、生活用品上,促進人們對自閉癥的認識。
孩子們的作品變成了商品,促進了他們的技能提升、精神愉悅,提高了他們的生存能力。“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藍燈行動’從單純給自閉癥兒童及其家庭‘輸血’,變為幫助他們‘造血’,公益創業將使志愿者行動走得更遠。”“藍燈志愿團”學生負責人李震說。
一屆接一屆傳承。4年多時間,在幫扶“星星”的公益事業中,“藍燈行動”拓展到4家基地,10余所高校的大學生參與,幫助過的孩子最大的21歲,最小的兩歲。
“藍燈志愿團”先后獲得“創青春”湖北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近日,“藍燈志愿團”關愛自閉癥兒童“藍燈行動”公益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被評為“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