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重慶市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會上傳出消息,重慶市正抓緊制定中、高考改革方案,要全面開展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健全初、高中學業水平。
鼓勵實施“選課走班”
市教委主任周旭說,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是新課改三級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要開齊開足并創造性實施國家課程。但現在有不少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隨意增加考試學科課時,壓縮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等學科課時。
周旭說,要開發實施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各區縣要開展優秀校本課程評選、展示和交流活動,市教委將命名并推廣一批精品校本課程,推動學校積極開設選修課,鼓勵學校“選課走班”。所謂“選課走班”,是指學校依據班級類別,將2—4個行政班組建成一個模塊,每個模塊根據學生學科基礎與認知能力等實際情況,由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組成3—5個教學班,學生選擇到相應教學班走班上課,讓學生能多學些“想學、有能力學、學得好”的知識。目前,重慶七中已開始探索實施“選課走班”。
此外,學校要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通用技術課程,推進優秀學生社團建設行動計劃,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內外實踐活動,學校、老師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
不得擠占音樂美術課
周旭提出,要正視學生體質水平下降和學生藝術修養不高兩大問題。他說,所有學校務必按要求開足開齊體育課,探索按學生興趣特長選項目上體育課,落實好大課間活動,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和體育競賽活動,保障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讓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
學校要嚴格落實中小學音樂、美術課程,因地制宜上好音樂、美術課,不得擠占音樂、美術課,引導學生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
面對學生心理障礙頻發,學校要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加強心理問題干預,高度重視“獨二代”、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畢業年級學生等群體的心理問題,提高學生調節情緒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周旭同時表示,優質課程資源面向中小學校和師生免費開放。我市將大力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以及教育資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啟動“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推動優質課程資源面向中小學校和師生免費開放,讓農村孩子就近接受優質教育。
正制定中高考改革方案
“科學合理的考試評價制度,可以成為深化課程改革的助推器。”周旭說,今年9月初,國家《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已向社會公布。我市將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考與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科學多元評價方式,確保課程改革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良性互動。
我市正抓緊制定中、高考改革方案,要全面開展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健全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通過3—5年的努力,建立起適應新課改要求的考試評價體系。
我市要將課程改革工作納入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和學校辦學質量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消除單純依據“考試成績”評判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現象,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
另外,我市將建立有利于推進課程改革的質量監測制度,開展由政府、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活動,定期發布監測報告。
課改點擊
巴蜀小學設“大中小”課堂
在巴蜀小學,學校通過“學科課程綜合化實施”為同學們建立起“大中小”課堂。校長馬宏介紹,教室小課堂明理導行,學校中課堂以“主題”的形式,開展走出教室、走出校園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德育實踐活動。社會大課堂通過實踐基地按主題備課、學生參與義工等方式學習知識。
西南大學附中為學生配導師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在2011年組建了兩個創新實驗班。創新班引入企業模式,班內設四級六部,行政、黨團、法制、班史、財務“五權”分立,人人有職務,定期換屆。每個學生配備人生規劃、學科指導、研究實踐三導師,評估興趣特質、量身定制個性化發展方案,制定人生規劃,每期舉辦不少于20堂院士、專家講座,培養科學和人文精神。
今年首屆創新班學生畢業,90名學生在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優勢明顯。其中,52人有發明、制作等研究成果,73人在中學考過了英語四級,78人獲得高校自主招生資格或降分優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