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長沙市司法局獲悉,12348法律服務熱線2015年共接聽市民咨詢電話33818個,與去年相比電話咨詢量略有增長。其中,合同糾紛、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糾紛和人身損害賠償類糾紛成為市民咨詢最多的問題,分別占咨詢總量的28.82%、14.23%、12.13%和9.16%。另外,各種投資騙局、醫療糾紛以及環境污染侵權等問題也成為今年的咨詢熱點。
合同糾紛咨詢量高居榜首
據統計,2015年,長沙市民關于合同糾紛的咨詢量遙遙領先于其他各類咨詢,其中咨詢較多的有投資理財類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貨運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消費服務類合同糾紛、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等。
近幾年來銀行理財產品在迎來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也因兌付問題頻頻被推向風口浪尖。尤其是在代銷和托管等模式下,理財產品糾紛背后銀行應當承擔多少責任更是爭議不止,導致投資理財類合同糾紛增加。
2015年12348熱線接到了眾多市民反映銀行代銷某公司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的來電咨詢,據反映銀行在代銷理財產品的過程中明顯存在隱瞞風險、誤導消費者的情形,折射出金融機構行業監管存在漏洞,銀行內控合規管理有待加強。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租賃合同糾紛變得更為復雜。有大量市民投訴,房屋管理公司以高價租進房屋以低價吸引租戶一次性交納一年房租和押金后無力向業主支付房租,金額高達幾千萬元。很多未收到房租的業主要求提前收回房屋,但租戶都是在房屋管理公司出示業主的授權委托書后簽訂的租房合同,因此拒絕搬離房屋,引發沖突不斷。
2015年12348熱線連續接到高橋大市場多家貨運站代收貨款后去向不明的投訴。據反映,高橋大市場屢屢發生貨運站卷款潛逃事件,不少貨運站開業之初均誠信經營,先積聚人脈,形成一定口碑和信譽度后,代收的貨款金額越來越大,一有機會就攜款跑路。貨運站代收貨款為經營戶及時回籠資金提供了便利,但由于貨運站行業準入門檻太低,投資幾萬元即可開業經營,運營一段時間就有機會卷走幾百萬元跑路,讓經營戶苦惱不已。
勞動爭議問題依然突出
2015年全年勞動爭議咨詢以工傷認定及索賠困難、用人單位不按《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為勞動者交納社會保險、用人單位隨意調崗降薪三類情況最為突出。
工傷認定及索賠困難的主要群體是從事建筑業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造成這一群體工傷維權難的原因主要有勞動關系難以認定、維權程序復雜、成本高。從申請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到勞動爭議仲裁,走完一個完整的工傷維權程序,有時需要一兩年時間,很多勞動者因此不得不選擇“私了”。這也反映出工傷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工傷處理程序亟待通過立法進行簡化。
有多名環衛工人及其他行業勞動者向12348熱線投訴用人單位沒有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還有勞動者反映用人單位不買社保只購買意外傷害商業保險。用人單位為節省開支,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或以商業保險替代社會保險無疑都是違反法律規定的,但這一現象卻相當普遍。
在逐步“開放二胎”的新形勢下,不少女性員工反映,因懷孕被用人單位調整工作崗位,工資標準也被大幅降低,用人單位明確表示如不能接受可以離職。調崗與降薪屬于對勞動合同條款的變更,用人單位調整員工的崗位、工資時,應與員工協商一致,且法律明確規定女職工在懷孕期間用人單位不得擅自解除或變相解除勞動合同,因此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或變相逼懷孕女員工離職無疑是違法的。2015年生育二胎的女職工明顯增多,這一類咨詢也成為今年的熱點。
婚姻家庭糾紛居高不下
全年婚姻家庭糾紛咨詢中最突出的是離婚時的財產分割問題、家庭暴力的問題、非婚生子女。
現在家庭收入早已不單單是工資條上的數字了,股票、債券、不動產收益以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性收益在不少家庭已不鮮見。因而,離婚案件財產糾紛越來越復雜。不少離婚訴訟當事人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各種手段轉移、隱匿共同財產,給法院公正審理帶來困難。
家庭暴力在農村文化層次較低的人群中發生較多,但城市高文化層次人群所占比例也日益增大,且呈迅猛增長之勢。
隨著人們婚育觀念的變化,試婚、非法同居、“包二奶”現象的日益增多,非婚生子女數量呈上升趨勢,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但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遭受不公平待遇,如何維護這一群體的合法權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各類投資騙局層出不窮
從泛亞到e租寶,2015年金融投資騙局花樣不斷,12348熱線也接到了不少類似投訴,如投資擔保公司跑路、遭遇“原始股”騙局、遇到各類平臺投資騙局。
不少投資擔保公司虛構事實,以空殼公司作為借款人,通過借款擔保的三方合同形式違規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等金融業務。在投資擔保公司“高利息、投資有擔保、風險有保障”的誘惑之下,很多市民將自己的血汗錢投進了擔保公司,以期獲取高額利息收入,而多家投資擔保公司相繼關門跑路讓投資者最終落了個血本無歸。
有不法公司借2015年上半年股市火爆之機利用部分市民不懂股票知識又眼紅別人炒股賺了錢的心理,以發行原始股的名義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而未經有關部門批準向不特定人員私自募集股份的行為涉嫌集資詐騙,非法集資案件頻發給經濟發展和穩定大局帶來了極大的考驗。
無論是炒黃金白銀貴金屬,還是炒大豆棉花農產品,甚至是炒原油煤炭鐵礦石,似乎沒有不能通過相應現貨、期貨網上交易平臺實現的,但很多看似“專業”的交易平臺卻成為不法分子實施理財欺詐的高發區。12348熱線全年接到多起投訴,不少投資者在所謂“分析師”的指導下操作虧得血本無歸,最后發現交易平臺是非法的,居然可以人為操控。以現貨、期貨交易平臺為名實施的詐騙,隱蔽性強,通常涉及的投資者人數眾多且金額巨大,社會影響惡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