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個數字牽動年輕人的神經——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65萬人。
2013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此后的3年間,這一數字連年攀升,到2016年將達到新高。
“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不會比去年更加嚴峻。”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干脆地回答。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現在許多‘創新、創業’ 的新公司吸引了很多大學生”。俞敏洪委員的判斷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方向相吻合。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原黨委書記楊學義的看法也頗為類似,他的信心來自國家在政策層面對就業問題的重視。
這種從國家政策層面上的重視體現在3月5日財政部與發改委公布的兩份最新文件中。財政部將“完善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城鄉基層就業創業政策,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寫入2016年國家財政的主要支出政策。國家發改委把做好就業托底工作列為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國家從政策上全方位支持就業工作,這是其他國家少有的,因此我覺得就業的問題不會很大。”楊學義委員說。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注意到去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超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城鎮新增就業的目標定在了1000萬人以上。馬敏委員認為,“如果今年能完成這一目標,那么765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就基本有保障了。”
雖然委員們對201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預估普遍樂觀,但也沒有低估眼前的壓力。“許多重點大學的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比較小。在這765萬畢業生中,壓力最大的是一些普通院校的學生。”楊學義委員說。
如何破解大學生就業難?在“供給側改革”思路的引導下,許多委員開始從大學生就業市場“供”與“需”的兩端思考,提出“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思路,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建言獻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