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三八”婦女節,在這個大學畢業季里,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再度引起關注。為什么學習成績越好、學歷水平越高的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卻遭受更嚴重的性別歧視?已婚已育真的能提升女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嗎?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又該怎么破?
現象
女生學歷越高越受歧視
近年來,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女大學生尤其女研究生的就業問題較為突出,比如不少女大學生在求職時遭遇過“性別歧視”,而解決女大學生就業也是部分高校就業工作的重點。
記者了解到,今年部分省市婦聯、高校就在婦女節前夕舉辦女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為女大學生求職就業提供專業咨詢和有針對性的指導。而這一舉措很大程度上源于近幾年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尤其突出。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指出當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性別歧視比較嚴重。報告顯示,在使用同樣簡歷的情況下,男性大學生接到面試通知的次數比女性高42%;學習成績和學歷對降低歧視沒有幫助,實際上,學習成績越好、學歷水平越高的女性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遭受更嚴重的性別歧視。
原因
生育問題是重要因素
記者也發現,當前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主要體現在就業市場上很多用人單位并不愿意招女生,如某些崗位在招聘時限定“只招男生”或者“男生優先”,用人單位的解釋往往是,這些崗位需要經常加班、出差、應酬,工作壓力很大,男生更適合。
女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被排斥的另一大因素就是生育問題。根據法律規定,女性享有帶薪產假、哺乳假和生育保險,這對企業來講是硬成本。而女性的產期和哺乳期也確實會給企業運轉帶來一定影響,因此企業很多時候會傾向于招聘男生。
而在現實壓力下,有學生發現在簡歷中注明“已婚已育”的女生就業成功率更高。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校內的“研究生媽媽”越來越多,據報道,有院系出十幾個女生在校期間生子的情況。此前,廣州大學播音系三年級女學生梁寶怡本科在讀時已生育二胎的新聞就引發社會關注。
爭論
已育是就業優勢嗎?
有企業HR向記者表示,“已經完成生育固然有好處,但我會擔心她是否因生育影響了學業。”
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認為,單純從找工作角度來講,已婚已育對促進女大學生就業有一定幫助,但是“二胎”政策下可能繼續面臨生育問題,“所以,是否在校生育還是要根據自身職業規劃以及實際需求來確定。”
在校期間完成生育的兩位當事人在接受采訪時都坦承有利有弊,而專家對此的態度則比較謹慎,認為在校生育或對其職業生涯有影響。
是否要在上學期間生育,不能一概而論。短期來看,有孩子可能會分散精力。但如果生育已完成,且家庭方面能夠安排好,也能打消單位顧慮。長期來看就減輕了企業負擔。
——陳超,北京某企業HR
雖然說女大學生就業比男生要難,但從我們學校的統計結果看女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并不比男生差,基本是持平的。只是從現實情況看,男生確實好找,簽約更容易,更早一些。
——孫長林,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
■ 觀點
不贊成女大學生在校生育
針對目前女大學生因為潛在的生育等因素而造成的就業歧視問題,我建議要三管齊下,第一,女大學生自身要提升職業素質與專業技能,增加核心競爭力;第二,政府不能只出臺政策與法律,要實實在在地給予一些政策支持,不能只增加企業負擔。比如,婚假、生育假等等,如果國家沒有配套的措施出來,只要求企業執行,這樣就增加企業的負擔了,企業自然會選擇男性。如果婚假或者生育假政府補貼50%左右,這樣企業反而會歡迎女性了。第三,也要加強一些企業違法處罰力度,這樣三管齊下,就基本上可以解決女性就業歧視問題了。
我個人不贊成女大學生在校生育,不單單是影響學習,或者有利就業問題。因為在校學習期間,生活、工作都不穩定,沒有什么經濟來源,如果再去結婚、生孩子,會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經濟壓力、夫妻關系的穩定、雙方家庭倫理問題等等。
在校生育職業發展或受影響
洪向陽,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
如果大學生在學校里生了孩子,一般接下來至少三年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孩子身上。在這三年里,她的職業發展速度可能要顯著低于同齡人,在她最需要積累職業技能素養和閱歷的時候,她卻處在一個慢動作狀態。結果是職業發展可能受到影響,當別人已經有實力去晉升或者獲得重要崗位的時候,她可能還處在一個低水平的平臺。我想一個大學畢業生帶著小孩子去找工作,用人單位也會比較審慎。對于一個本科畢業大學生來說,好像是占了點便宜,實際上沒占。
當然,對于讀碩或者讀博的學生來說,也會面臨上述的問題,但研究生讀研期間會積累很多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積累聯系也會比較強。考慮到年齡或者家庭等因素,是可以考慮結婚和生育的問題的。這需要權衡利弊,從個人一生發展角度去思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