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奧數
Q:奧數真是“洪水猛獸”?
功利性目的讓奧數變得可怕
洪易霖是一名4歲孩子的父親,他說自己就是一名奧數的受益者——大學時因為奧數他被保送進了大學,并在大學期間去了美國留學,現在在上海工作,孩子也在上海讀幼兒園。“不談被保送這件事,我依然覺得學奧數的經歷對我思考的方式很有幫助。”他覺得,如果把送孩子去學奧數看作是每一位家長對孩子的潛在能力的挖掘,而非功利性的思考,那奧數并沒有宣揚的那么可怕。
據了解,在國外,奧數本是一項定位于對數學有突出興趣的高中學生競賽,但現在在中國,卻像洪易霖所說的那樣越來越“功利性”。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表示,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培養的首批參加國際奧數競賽的高中學生被清華、北大等校免試錄取。一些商家從中發現商機。于是,奧數班從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學,最終成為“擇校”的一大標準。以至于教育部門不得不開始了“封堵”之路。而這種一刀切的方式,又會讓奧數本來在思維訓練上的優勢也同時被埋沒。
Q:奧數成績好就一定是人才?
必須改變扭曲的“成才鏈”價值觀
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胡申生認為,奧數熱反映了眾多家長不成熟的教育消費心態,進好大學必須進好的高中,進好的高中必須進好的中學。在這一“成材鏈”的指揮下,家長不會放棄任何對孩子進入好大學有利的環節。
同樣,學校也不會放棄以證書等評價學生的評價體系。這和全社會對人才唯文憑認同觀分不開。要改變這一點,除了讓優質教育更為均衡,還需要全社會改變對人才的評價觀念。本市一所知名高中的校長告訴記者,奧賽熱是從卷面分數來判斷人才的表現,當社會只追求標準答案,那些本來沒有框框的孩子也會越念越缺乏創造力。
如果這個現實不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奧數熱還將繼續下去,今天奧數取消了,明年可能還有其他比賽替代。
Q:如何真正改變“瘋狂”奧數?
“辦學均衡” 是奧數退燒真正良藥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全國有2000多億元份額的培訓市場,80%是學科類培訓,包括了中小學培訓,其中就有奧數。
在他看來,目前的叫停只是叫停了與升學掛鉤的培訓班。然而在市場上,明確宣布與入學掛鉤的培訓班本就占總體比例不多。也正因如此,全國到目前為止雖有相當多叫停奧數培訓班的聲音,但大部分是高調開場、低調收場,甚至越叫停越瘋狂。“只有切實的推進義務教育均衡與改變中高考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奧數市場的瘋狂。”他表示,就如整治擇校熱最好的辦法,是抓住源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一樣,讓奧數回歸理性,也是讓每個初中、小學辦學質量均衡。
熊丙奇認為,只有辦好每所義務教育學校,出現在義務教育中的培訓熱、考證熱,才可能真正降溫,走向平靜,在學生培養中發揮其應該發揮的作用。
背景
11年前開始“降溫”,降到現在依然熱
今年學期開學前的8月28日,教育部網站掛出了含有30條內容的秋季開學“監管令”。主要內容包括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試、考核、測試選拔學生,禁止舉辦與入學掛鉤的培訓班,堅決制止“奧數”等各種學科競賽、特長評級與學校錄取相掛鉤的行為,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重點班。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發布禁令,規定“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掛鉤。2009年10月,成都就出臺五項禁令封殺奧數等學科競賽,禁令中的一項就是各學校禁止以任何形式將“奧數”等學科競賽成績和“小升初”掛鉤。2010年,教育部有關高考加分政策也進行了重大調整,規定國內奧數賽事只加分不能保送。
而在上海,從2004年開始,上海市教委就要求全市小學不得開設奧數班。2005年,設立中小學生競賽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各類競賽,并規定不得在小學階段舉行學科競賽活動,間接地對低幼奧數競賽叫停。近年來,上海也每年都出臺措施,針對升學招生中的證書現象嚴令禁止,阻止奧數等學科競賽與義務教育的升學掛鉤。
雖然各項措施都在給奧數降溫,但現狀卻是,奧數班還是熱度不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