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一碩士畢業生論文涉嫌抄襲引發廣泛關注,該校剛剛認定該畢業生的學位論文作假。很快,又有媒體曝出,另外兩所高校的碩士畢業生論文也陷入高度雷同的尷尬境地。
比較這兩組論文可以發現,論文的正文部分、中文題目、關鍵詞,甚至致謝語都高度一致。兩位涉嫌造假的畢業生恐怕很難想到,曾經的作假論文多年后被曬到網絡上,并和原論文對比展現,令他們自己和導師顏面掃地。然而,更尷尬的是,這些事件暴露出論文查重系統等高校論文評估體系中的問題。
記者發現,這兩篇作假論文和原論文之間的時間差在一年之內,考慮到學位論文的上載和編輯,查驗不到是很有可能的,更不用說早前還沒有啟用查重系統的高校。兩位涉嫌造假畢業生的導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提到查重系統:這個系統不是學校沒有啟用,就是啟用了沒有查出來。
判斷論文是否抄襲,查重系統是否可靠尤為重要。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網絡平臺上搜索論文,可以輕松找到論文查重論文代寫等服務的網頁鏈接。這些所謂服務號稱,可以準確快速查重,并提供修改建議,修改后的論文能保證順利通過。可以想象,除了那些一眼望去高度雷同的論文,還有更多經過巧妙處理躲避了查重的論文,出現在了監管真空地帶。這表明,現有查重系統,確實存在可以被利用的漏洞。
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服務呢?這或許是由于,學生對于論文的需求很大,進而催生出了一個有著完整利益鏈的市場,來幫助一些學生過關。那么,本該以學業為重的學子,又為何需要幫助呢?這又引發了另一思考,是造假成本太低,學生勇于造假?還是學生的能力達不到畢業要求,從而需要論文造假?
針對上述問題,盡管教育部有《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也發布了《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法規細則,對于論文作假行為的約束和懲處力度依然不夠。
除此之外,還可將論文作假納入誠信檔案進入個人征信系統,對參與論文答辯的老師也應嚴格考核,杜絕答辯走過場。同時,是否可以在畢業生的評價體系上進行一些調整,建立更加多元的評估標準,不以一文定學位。這或許能逐步解決假論文問題。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時間轉瞬即逝,而此時此刻,2017考研學子已經開始了考研之旅,無論前面的復習之路有多么艱難,相信大家都會一直堅持下去的。為了方便大家學習,中公考研特為廣大學子推出2017考研OL樂學、全年集訓、精品網課系列備考專題,所有你不明白的都會一一幫你搞定。同時,中公考研一直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課堂,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學習!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