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畢竟時間有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對于廣大青年學生來說,讀什么如何讀則是亟須解答的問題。筆者認為,青年學生讀書要處理好三種關系。
就讀書內容來說,要處理好本末關系。所謂本就是關切到修身立德,有助于我們走向善道、樹立核心價值觀的好書。所謂末,就是與核心價值觀關系不大,非主流文化的著作。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了實現與每一個中國人休戚相關的偉大夢想,我們必須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古代優秀文化一以貫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沃土。支撐中國人精神追求、價值理念的知識載體主要來自于儒家經典,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倡導閱讀儒家優秀經典,根于傳統文化、魂系核心價值。習總書記倡導讀經典、用經典,也成為當今的時尚。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世代流傳的經典被大眾反復閱讀,經典成為我們話語體系中的重要文化支撐的時候,民族文化復興的時機就真正到來了。今天,廣大青年要在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上下功夫,把古代優秀的思想積淀、文化傳統內化為我們修身的基礎,轉化為忠孝仁義之行。這樣,就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了文化根基。
諸多反映時代主題的優秀作品,也要成為青年學生的朋友。根據著名作家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播出后,在社會上引發了人們重溫時代優秀經典的熱情。《平凡的世界》彰顯的偉大精神正是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中國精神!厚道、友善、誠信、剛毅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時代所應該大力弘揚的嗎?習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給文藝界提出了創作新要求,指明了創作新方向。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平凡的世界》奉獻給讀者。
無論是儒家傳統經典,還是新時代的經典著作,都以思想的力量告訴我們要做好人、做善事、做君子。這些書籍所蘊含的核心價值就是我們時代所需的正能量。孔子說攻乎異端,斯害已矣,攻就是治,專心致力于異端邪說,勢必會影響到核心價值的培育,對己對人都沒有益處。孟子辟楊墨,董仲舒倡導獨尊儒術、漢武帝立五經博士,無不是在弘揚社會核心價值。青年時代正是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讀書不可不慎也!
就讀書次第上說,要處理好先后關系。讀書既可以明志,又可以豐富自己的學識。以《詩經》為例,既可以學到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道理,又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閱讀可以使我們獲得道德與學識的雙重提高。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其本義是學習之后經常的實踐,當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修養與技能,應用于實踐之時,學習者就會感到快樂。學必須要轉化為用,知必須轉化為行,方可體會悅的感覺。人們知禮儀、行忠信,尊重他人的同時亦獲得他人的尊重,內心是快樂的;我們學科學、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也是快樂的。但是,在閱讀中,我們既面臨眾多的修身立德之書,又有大量提升專業技能的著作。在大學里,這種現象特別表現為人文素養閱讀與專業學習閱讀之間的關系。但令人憂慮的是,有些學生并不看重人文素養閱讀。在一次四書導讀課上,有個學生明確說:老師,您讓我們背《大學》,還不如給我10分鐘,多背幾個英語單詞。而持有這種心態的學生并不在少數。
《論語學而》篇的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學有先后,先學孝悌謹信仁愛之事,再去學習六藝之文。即先修德,再去學習知識與技能,尊德性而道問學。中國文化視閾中的讀書人是既有道德教養又有專業技能的人。但是,現在即使有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不能稱之為讀書人,原因就在于這些人讀的書沒有修德的書,或者即使有道德修養的書,但其所讀知識并沒有轉化為德行。
就讀書用力上說,要處理好厚薄關系。《中庸》說致廣大而盡精微。盡精微與致廣大就是厚與薄的關系。我們讀書既要致廣大,又要盡精微。哪些書需要致廣大,哪些書需要盡精微,則需加以區分。需要常讀、研讀、深讀的著作,就是需盡精微的著作。這種書需要反復品味,涵泳其中,學思結合,越讀越厚,最后熟知于己。有些書則需要博覽、快速、略讀,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當前,大學里推行的博雅教育所涉及到的著作,就需要我們致廣大,其內容既博又廣,只需了解其概貌,理清其思路,啟發自我就可以了,可以待之以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