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商大學依托創業學院平臺,“創業管理”微專業正式上線。與傳統專業不同,微專業共8個學分,采取慕課(MOOC)教學的方式,不設學時限制。學生獲得全部學分,創業學院將授予其浙江工商大學創業管理微證書,作為第二專業輔修證明。
將互聯網思維與創業結合
指導學生創業
據悉,創業管理微專業有4個學分的核心課程模塊,包括精益創業實務、項目分析與商業計劃書、創業企業財務管理、商務溝通與談判4門課程;2個學分的特色課程模塊,包括互聯網思維與創業、互聯網金融2門課程;1個學分的創業沙龍,主要是進行創業案例分享和交流;1個學分的創業實踐模塊,通過創業模擬、創業競賽或者創辦企業等檢驗學習成效。
該校信息學院副教授項益鳴是“互聯網思維與創業”的主講教師,為了使課程成為創業學子真心點贊的好課,他采用了特別的備課方式。他利用眾包方式,讓互聯網實驗室中的40余名學生成員,負責定期追蹤互聯網創業項目,歸納記錄這些項目的市場痛點、產品功能、推廣方式和商業模式等,將有價值的案例整理入庫,目前已達3000余個。
周末,他們成為杭州各大創業論壇等活動的常客,與創業者直接對話,將獲得的新信息充實到案例庫中。“該課程基于互聯網創業理論分析,結合大量的具體案例,相信有助于啟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指導他們的創業活動。”項益鳴說。
“課程體系涵蓋了創業所需的基本知識、技能。除了‘互聯網金融’是與中國銀聯支付學院合作開發,其他由校內優秀教師在大量實踐調研的基礎上完成。”該校工商管理學院兼創業學院副院長江辛介紹,學生還可選修部分微專業,用所獲學分替代其第一專業的學分。此外,微專業采用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形式(SPOC)進行教學,可實現跨校選課,“同時異地”?進行互動交流。“將物理空間、師資資源、學分制約等矛盾一并解決。”
課程設置短小精悍
可以利用閑散時間學習
該校金融學院研一學生楊宇珂已有四年多的創業經歷,“如果創業想到哪做到哪,不經專業學習思考,很容易走彎路。”他認為,“創業管理”微專業課程設置短小精悍,創業者可利用閑散時間在線系統學習,真是一場“及時雨”。
“創業管理”微專業是浙江工商大學創業教育探索的階段性成果之一。早在2010年,浙商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園投入使用,先后有30余個創業項目在園實踐,日前正著力將其升級為開放型眾創空間。2013年組建創業實驗班,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案,目前已有三屆、來自校內14個學院的168名學生入班學習。
“高校創業教育是以強化全體學生的創業意識、豐富其創業知識、是培養其創業思維、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為重點的創業基本素質教育,不是讓學生在校時都成為企業創立者。”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陳壽燦表示,將以“創業管理”微專業為切入口,繼續探索創業教育與教學改革的結合,將之更好地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推進全校性創業教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