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工五山校區將擴容,但維持老中大“鐘形”軸線;華工華農兩校還計劃合力拆墻,恢復歷史校園。昨日,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的擴容規劃獲得廣州市規委會獲全票通過,該校區將增加50萬平方米建設量,校區北邊將增加住宅供應以滿足教師居住需求。
變化1 擴容后將供應教師住宅
華工五山校區位于廣州市天河區中部,東臨華南農業大學,南臨廣園快速路,北臨天河客運站,地鐵三號線從華工校園東側經過,五山地鐵站位于學校東門,用地面積為182.6萬平方米。華工是教育部直屬的“985工程”重點大學,五山校區學生人數約2.78萬人。
本輪規劃調整之后,五山校區的建設量從現行控規的182.6萬平方米提高到199.8萬平方米,規劃的建設量比現狀建設量更是增加了50.8萬平方米。
根據華工的總規,校園范圍用地以教育科研用地為主,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東南側,主要用于置換現有住宅和滿足中青年教師的居住需求。
變化2 老中大“鐘形”軸線將強化
據了解,華工五山校區前身是孫中山親手創辦的國立中山大學,其石牌校園及其建筑群的規劃建設,在中國近代建筑史上有著特殊地位,也是天河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國時期大型建筑群,五山路附近的正門牌坊和西門牌坊都建于1930年代。
規委會上,老中大“鐘形”中軸線和老建筑等歷史遺存都備受關注。規劃劃定了校園的歷史核心區,將鐘形軸線、文物建筑集中分布地區及東西湖風景軸劃定為校園歷史核心區,相比老中大軸線核心區范圍,這次劃分擴大核心區范圍近1倍,用地面積約為62萬平方米。
校園中心區被納入重點保護范圍,其中老中大“鐘形”面積約50萬平方米,華工范圍內約36萬平方米,華農范圍內約14萬平方米。老中大“鐘形”軸線將延續原來的山水格局,保持原有路網,保護歷史風貌。而且,華工和華農兩校會合力拆除圍墻,恢復歷史校園。
變化3 或實現地鐵直通宿舍地下
由于此次規劃調整增加了約50萬平方米的建設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校園的交通壓力。規劃提出了改善東莞莊交叉路口等交通方案,其中還包括在北區新增一處公交首末站。另外,地鐵三號線、六號線在五山及天河客運站都設置了站點,結合校內的校園巴士系統,實現校內外公交系統無縫接駁。
主持該次規委會的廣州市規委會主任、市長陳建華表示,住建委負責對校區南門交通進行梳理,假如要調整改動大門要重新上規委會審議;北門的東莞莊和天河客運站對面校辦工廠片區的交通,可以做一個統籌,改善五山地區交通問題,“原來打算地鐵直接到宿舍地下,這是可行的。”
小結
陳建華:地下管廊要一步到位
陳建華在小結時表示,這次規劃調整,華工的地下管廊建設應該一步到位,22萬伏以下的可全部下地,光纖、電話、水管、給排水等管網系統都應全部落地,“地下管廊的建設是百年大計,地下管廊斷面要大,不要介意這點小錢”。
會上有專家建議華農、華工內的國立中山大學歷史群建筑應該統一打造,包裝成一個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元。陳建華表示,華農和華工兩校區可在市級層面做一個完整的控規,這樣就能恢復形成完整的鐘形建筑軸線,該軸線是孫中山先生創意設計的,可申報升級為國家文保單位。
陳建華還建議,要進一步梳理華工五山校區老建筑,在鐘形軸線外的代表性建筑和有歷史記憶的建筑,能保留盡量保留,避免大拆大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