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僅要會“上課”,而且還要能“說課”,“說課”是對“上課”的反思與延伸,來自上海市中職校的370名教師,來到上海市商貿旅游學校,參加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第六屆教師教學法改革交流評優集中說課活動。
情景演繹:教師當“設計總監”
以往在黑板上做工的陳舊教學模式已經被打破。一種以“任務驅動”為特征的真實教學走俏。
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蔡金花老師在上《平面構成》特異構成的設計應用一課時,將課堂變成了“創意公司”,自己親任“設計總監”,將學生分組,下達“任務單”,有“崇明圖書館館標”、“‘鮮得來’魚罐頭包裝”等等,情景教學讓學生馬上進入了狀態。蔡老師在肯定學生的同時指出,做設計要事先與客戶溝通,當客戶認同時才能實施。就這樣,情景教學將“崗位要求”自然地融了進去,讓學生有了基本的概念。
“顧客不可能都是大眼睛,但眼線操作可以改善”,市北職業高中教師張曉燕的《生活時尚妝之眼線》一課,從美學角度入手教不同眼形的眼線操作,教師“化妝師”的角色扮演十分成功,學生學來入情入理。
實情引入:課堂與實踐無縫對接
中職生學習的終點是進入具體的工作場景。課堂與工作實現無縫對接成為近年來中職校新型課堂的風格。
“T管引流的護理”是消化系統疾病病人的一種護理,市衛生學校采用校企結合的辦法,對一個臨床患者由入院、手術、住院護理,直到出院指導進行了“全程跟拍”,將醫院工作場景搬到了課堂。執教的張玉梅老師,十分強調大膽實踐,讓學生按臨床要求做到位;尤其是通過動畫演示,將引流護理的難點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更有針對性。
動情創新:不同教法各有所長
在航空服務的專業里,“請”具有豐富的專業內涵和表達形式。上海市航空服務學校范春梅執教的《“請”的手勢》,將禮儀規范、專業要求、人際交流等融為一體。她將東航的職業規范作為專業服務人員的準則,在語言、招式和情感中找到契合點。
以往實踐操作課,老師做示范、學生模仿學習,似乎是傳統不變的教學模式,可徐匯職業高級中學烹飪專業老師陳珺則不同,在《菊花酥的成型》一課上,她并不急于告訴學生如何來制作成品,而將課前準備好的成品發給學生并安排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進行嘗試,學生自主完成制作后,發現問題,并帶有目的性地去觀看其后教師的示范操作,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法改革交流評優活動始創于1992年,每4年舉行一屆。今年共有67所中職校的7400多位教師參加初賽,進入市級復賽的有370名。市教委職業教育處處長王向群認為,這項評優不是為了選出多少個教學能手,而是體現一種導向。上海市商貿旅游學校校長李小華和上海工商信息學校校長方德明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讓教學貼近專業、貼近市場、貼近學生,是中職教育教學的方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