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甘肅省財政教育支出達到497.2億元,較上年增長24%,連續五年成為全省第一大公共財政支出。整個“十二五”時期,甘肅省財政教育支出1927.77億元,年均增長15%,是歷史上投入最多、增長最快、學生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個時期。
數字背后,是甘肅省推動教育事業發展付出的努力。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時期,甘肅將繼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提高學前教育入園率、鞏固義務教育成果、提升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以及加大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力度,實現人均受教育年限9.2年的預期目標。
兼顧教育優先發展和教育扶貧
甘肅地處西部,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專業教師匱乏、場地和設備不足等原因使得農村素質教育一度堪憂。2015年,甘肅力補農村教育發展“短板”,大力推動農村學前教育改革,連續實施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教育扶貧,教育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在58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依托現有小學建設了939所幼兒園;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任務,累計發放鄉村教師補貼1.03億元;通過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884.1萬人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惠及454萬名學生;中等職業教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部免除學費……
“從長遠看,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是義務教育向兩頭延伸,讓農村孩子接受良好的啟蒙教育,不讓他們輸在人生起跑線上,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從當前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了,可以解放農村勞動力,讓更多的農民騰出時間有精力開展生產勞動、致富創業,助力扶貧攻堅。一定要下大力氣,在改革中凸顯出來。”甘肅省政協委員、教育廳廳長王嘉毅說。
根據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甘肅省教育廳出臺了《甘肅省精準扶貧學前教育專項支持計劃(2015—2020年)》,按照“抓科學規劃、促優先發展,抓資金投入、促條件保障,抓項目實施、促資源擴大,抓師資補充、促隊伍建設,抓制度建設、促規范管理,抓科學保教、促質量提升”的思路,全力推動行政村幼兒園建設。截止2015年12月,939所行政村幼兒園已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全部投入使用后將新增園位8.5萬個以上。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5%,較2014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與全國水平持平。貧困地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3%,學前教育在服務精準扶貧、促進城鄉教育公平、解放農村勞動力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力補農村教育“短板” 推動全面發展
甘肅省通過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項目的實施,進一步調動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穩定鄉村教師隊伍,同時使邊遠鄉村學校教師緊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甘肅省已完成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區10788所學校的14.14萬名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金額1.03億元。
為了支持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甘肅決定在全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17個插花型貧困縣的鄉村中小學、幼兒園,讓教師在享受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補貼200至600元基礎上,每月還能領取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補助。
除了發放鄉村教師補貼,穩定鄉村教師隊伍,解決農村教育發展短板,甘肅省還建立健全了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覆蓋的“獎、貸、助、補、減”有機結合的資助政策體系,并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發放各類獎助學金68.1億元,惠及學生454萬人次。
2015年,甘肅省開始了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構建起到村、到戶、到人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并落實多元扶持與資助政策。甘肅現已出臺《甘肅省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學費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代償辦法》,從2016年起,高校畢業生自愿到甘肅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連續服務滿三年以上,其學費及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將由政府代償。此舉旨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服務。
下一步,甘肅省將繼續落實教育扶貧各項政策措施,在58個貧困縣1500人以上的貧困村和17個插花縣有實際需求的行政村建設幼兒園,完成“全面改薄”項目3500個。以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為目標,繼續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普通高中教育特色發展,加強高等教育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推進繼續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民族地區提高雙語教育水平。
探索利用“互聯網+教育” 解決優質資源短缺問題
目前,邊遠地區農村學校優質資源不足已成為越來越突出的問題。有專家認為,這個現象未來還可能進一步加劇。
記者了解到,甘肅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下大力氣的同時,已開始積極探索如何利用互聯網資源共享的優勢,讓互聯網教育成為今后解決優質資源短缺問題的一劑良藥。
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二屆(2016)年會上,王嘉毅分享了甘肅省建立共享機制的四個方面的探索和經驗,得到了與會嘉賓的熱切關注和高度評價。
“學生到哪里去了?當然是去城市追求優質教育資源去了。”談到農村學校優質資源不足問題時,王嘉毅認為,目前來看,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對教育教學有著深刻影響,它作為遠程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更加適合當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尤其是“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其核心因素就是資源共享。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教育也許是今后解決優質資源短缺問題的一劑良藥。
王嘉毅所說的共享機制,就是要解決人們對教育公平的渴望,特別是針對甘肅省教育,迫切需要破解“優質資源短缺”難題。因為在王嘉毅的心里,教育公平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甘肅省,互聯網的普及水平不算差,但為什么還缺資源?不公平問題還不能完全解決?對于互聯網在全省學校的發展和普及,王嘉毅認為,省上投入很大,也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如何使用這些資源,怎么利用互聯網來學習,來提高質量或者促進公平,是下一步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對西部地區來說,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核心是構建符合當地教育實際的共享機制。”對此,王嘉毅也有許多探索心得和經驗。下一步,這些探索還將繼續,經驗還將不斷總結,以此推動優質資源短缺問題的解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