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試卷分數論高低,成績評定由學生、實踐單位和任課教師三方說了算
南陽理工試水課程成績“股份制”
“新聞采編部主編給我在本組的評價分是92分,實踐單位給我的編輯作品評價分是95分,任課教師給我在實踐單位的編輯作品打了90分,再加上平時作業、新媒體作品等得分,我的‘新聞編輯學’綜合成績最終得了92分。”近日,談起本學期課程取得的成績,南陽理工學院2012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李欣蔚,感覺這種“股份制”課程成績十分新鮮。
南陽理工學院是河南省第二批整體轉型發展試點高校,組建了6個“轉型發展工程項目組”,系統推進治理結構優化、專業集群建設、師資隊伍轉型、服務地方發展平臺建設、培養模式創新和實踐平臺建設,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人才培養流程。
基于職業能力的考核模式改革,正成為南陽理工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探索。“與工科類專業相比,文科類專業課程在提高實踐應用能力方面進行考核模式改革是很難的。傳統的學生成績考核基本就是憑期末的一張試卷來評定,反映不出學生實際應用實踐能力的高低,更適應不了轉型發展的要求。”文法學院院長李慧告訴記者。
記者翻閱教學資料看到,“新聞編輯學”課程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構建了一套以實踐應用能力為考核目標的體系。在這門課程中,全班38名學生被分成了7個新聞采編部,每個新聞采編部有1名學生擔任本團隊主編,在任課教師指導下開展各種課程實踐活動,并完成指定的編輯類工作任務。
平時成績中,除考勤、實踐類作業的分數外,團隊主編對本組成員的考核評價占25%權重;期末成績中,任課教師又帶領7個新聞采編團隊,深入不同企事業單位“摸爬滾打”一個多月時間進行“真題實做”,搞新聞策劃,最終采寫編輯出真正的企事業報刊和新媒體作品。任課教師對學生的成績有70%的話語權,剩余30%的成績要由學生實踐單位來評定。學生的綜合成績最終按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4∶6的比例折合而成,這實際上是一種成績的“股份制”,調動了學生、單位和教師等各方的積極性。
對這樣的課程評價改革,學生武玟佳認為,這讓他們在“新聞編輯學”課程學習中得到了很多提升和進步,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股份制”式的分數更加公平,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環節的努力都得到實際體現。
“這種‘真題實做’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不但強化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培養,也讓他們能直接了解企業、融入社會,為早日成為職場新人打下了良好基礎。”看到學生編出的作品,實踐單位——南陽大印集團副總經理劉延超非常滿意,認為學生們完成的實踐作品比較符合企業實際,“讓企業有學生成績的話語權,這種考核模式是可取的”。
南陽理工學院院長劉榮英表示,學校大力支持教師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鼓勵他們大膽嘗試,真正構建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致力于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較強實踐創新能力、良好綜合素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據了解,目前,像“新聞編輯學”這樣試水改革的課程,在南陽理工學院越來越多。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