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長印象中,只有大學生才有“導師”,可寧波藝術實驗學校102班李諾橙的媽媽驚喜地發現,讀小學的女兒現在也有自己的“導師”了。
其實,自2015年9月以來,我市多所中小學已出現“導師”一職,導師不僅是孩子們的成長顧問、貼身管家,更是他們的忘年好友。而與此同時,傳統的班主任功能正逐漸削弱。
寧波藝術實驗學校一年級這學期開始試點成長導師工作,一年級共有70余名學生,14名成長導師經電腦派位分別擔任他們的成長導師。最多的一位導師帶7名學生,最少的帶4名學生。
成長導師要從學習、生活、健康、心理等各方面關注孩子,記錄孩子們點點滴滴的進步。陳偉忠校長說:“學校規定了成長導師的職責,要求和班主任兩周一次進行交流,每月和家長有個交流會,整合孩子在校情況,反饋給家長,進行雙向溝通。”
102班王希如的成長導師是童老師,平時教音樂,而王希如的特長剛好也是音樂方面的。“女兒在學琴,平時會咨詢童老師很多專業問題。”王希如的媽媽告訴 記者,讓她感動的是,這位年輕的女老師很有愛心而且很細心,“老師讓我在她辦公室放上希如的水杯和雨傘,她經常會去教室看看孩子,讓她多喝水,下雨了把傘 送過去。”
2015年9月1日起,鄞州區在全省率先推行德育導師制,120所中小學傳統的班主任模式將在3年內退出。德育導師制實行師生雙向選擇,每個班級的導師由1至3名任課教師擔任,一名導師與多名學生結對。
根據規定,德育導師將為每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品德表現、學業水平、運動健康、藝術素養和創新實踐等,對學生每周或每月的表現逐一登記并分析對照,幫助學生制訂發展目標并指導其完成。
下應小學的陳彩萍老師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班有三位德育導師,大家分工合作,她這個班主任覺得“減負”了很多。
教育界有關人士認為,新高考背景下,傳統的行政班的概念將漸漸淡化,隨之對學生的管理也會發生變化,從一個個班級的塊狀管理,到學生的個體管理,開展更加有效的、全程的、實時的指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