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第六屆年會于阿布扎比舉行。IRENA發表報告稱,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提高到36%,可使全球GDP增長1.1%,約為1.3萬億美元。
報告指出,除拉動經濟增長外,可再生能源對福利的影響預計是GDP影響的3到4倍。當前全球可再生領域的就業人數總計920萬人,2030年將升至 2400萬人以上。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就業市場,為34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中國僅光伏產業的就業人口就達到160萬人,其中80%的就業集中在制造領域,占據了70%的全球太陽能光伏生產市場。
同時,伴隨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的應用比例的攀升將帶來貿易方式的轉變。比如這將會使全球煤炭進口量減少一半,并消減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從而使日本、印度、韓國、歐盟等主要進口國獲益。
與會的中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說,中國愿意繼續加強與IRENA的合作,為該機構各項工作提供支持,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消費中的比重,通過多種形式支持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高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是為了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向廣泛普及和可持續利用的快速轉變而成立的國際組織。于2009年1月26日在德國波恩成立,總部設在阿布扎比。2013年1月13日,中國代表團宣布計劃加入IRENA。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