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于半導體量子點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綜合性能達到國際最優,為實現基于固態體系的大規模光子糾纏和量子信息技術奠定了科學基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自然》日前介紹了該項成果。
據介紹,此次單光子源的量子點研究是國際固態量子光學領域15年來懸而未決的重大挑戰。量子點又被稱為“人造原子”,原理上可以為量子信息技術提供理想的單光子源。
2013年,潘建偉、陸朝陽等首創量子點脈沖共振激發,實現了當時國際上全同性最好的單光子源,但熒光提取效率較低。本次改進實驗工藝,實現了高熒光的收集效率。結果顯示,實驗產生的單光子源提取效率達到66%,單光子性優于99.1%,全同性優于98.6%,成為目前國際上綜合性能最優秀的單光子源。
據了解,該實驗實現的量子點單光子源亮度比國際上最好的基于參量下轉換的觸發式單光子提高了10倍,有助于將來應用于大規模光子糾纏,推動多光子糾纏與干涉度量學的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