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雖然中國內地經濟增速放緩令世人擔憂不已,但迄今為止就業仍然還未受到股市下跌、人民幣匯率走軟和工業成長日漸式微的影響。
中國內地去年增加了約13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比希臘的全部人口還要多,超過了政府設定的目標1000萬個。
去年首次占到了中國內地經濟逾半壁江山的服務業,推動了保姆、銀行雇員、快遞員和程式設計師的招聘。在經濟增速放緩之際,人口老齡化正在導致勞動力總量減少,因此雖然其對經濟活力構成拖累,但卻在幫助阻止失業率上升。
報道稱,隨著中國內地計劃削減過剩的工業產能,重組臃腫且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就業市場的韌性今年將再度接受考驗。如果政府在這方面推行了全面改革,那么數以百萬計的就業崗位可能消失。與此同時,近年來工資的迅猛上漲勢頭正在降溫,這有可能打擊消費——去年經濟的一個關鍵支撐。
下面來梳理一下中國內地就業市場的一些指標以及2016年需要關注的問題:
堅挺的就業
據國家統計局局長1月19日引述對16萬戶家庭的調查稱,12月失業率從9月的5.2%下降至5.01%。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于1月發布的另一項數據可能也將表現堅挺。去年第三季度,101個城市用人單位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為1.09。數字大于1意味著工作機會多于求職人數。
前景不明朗
報道稱,一些警報信號正在閃爍,其中包括那些包含在官方和私營部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之內的。去年這些基于調查的PMI指數的就業分類指數低于50這一興衰分水嶺。官方非制造業PMI的就業指標在2014年第二季度之后也只有一個季度高于50。
另一個問題是,新就業崗位中很多都不是高品質、高工資的職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在一份近期的報告中稱,當前較好的就業形勢是犧牲質量換來的;他們指的是一些國有企業降低工資、減少工作時間,以避免大面積的裁員。
這些駐北京的研究人員估計,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必須保持高于6.7%的增速,才能確保今年創造1000萬個就業崗位。根據彭博匯編的經濟學家預估,今年的成長率或將為6.5%。
報道稱,作為重要成長引擎和創造就業引擎,服務業已經顯示出小幅走軟的勢頭,第四季度增速從第三季度的8.6%放緩至8.2%。
僵尸企業
報道稱,決策者已把削減過剩工業產能和減少“僵尸”企業數量置于優先位置。僵尸企業的生存完全依賴政府補貼和國有銀行持續放貸。
這絕非易事。總部在北京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的研究員稱,在未來兩到三年里,產能過剩最嚴重的行業減產30%,就可能導致裁員300萬人。
根據人社部網站公布的一則報道,該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稱:“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失業。因此,政府的政策和服務要提前到位,幫助員工再就業。 ”
收入增長
收入和工資的成長也隨著經濟一起減速。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較前一年成長了7.4%,2014年成長了8%。
其中,購物更多、錢包也更鼓的城市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增速降至6.6%,低于經濟的增速。
“隨著工資成長趨緩,我們預計今年的消費支出成長將放慢,而且工業的疲軟或更顯著影響消費的風險猶存。”牛津經濟研究院駐香港的亞洲經濟主管高路易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2.77億農民工的平均工資成長了7.2%,相比之下,2014年的增速為9.8%。
瑞銀集團駐香港的資深中國經濟學家郭浩莊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鑒于實際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放緩,以及過剩產能關閉料將對就業和工資產生負面影響,未來這一年消費將面臨阻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