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評選活動歷時6個月于1月17日落下帷幕,經過學生網上投票、專家評議,最后有48位大學校長入選。入選的校長在履職期間,可能得過很多的獎,諸如政府的獎、學術組織的獎,甚至國際組織的獎,但我認為唯獨這個獎最能體現作為校長的意義、師者的價值。正如這次獲獎的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所言:“我得了這么多獎,但我特別看重這個獎,因為我的聲譽是學生!”其實,做校長最大的愉快莫過于得到學生的喜愛和擁戴,最大的榮耀莫大于學生的成長和成才。
從教育救國到教育強國,我們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今天我們站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重要歷史起點上。我們期望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強盛國家,其實都源于我們擁有什么樣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
校長是一校之長,在黨委領導下全面負責學校管理工作,對學校和學生的發展乃至高等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天,怎樣做校長?是歷史和現實的拷問、是理論和實踐的課題,更是當下和未來的寄托。得獎的校長們已經以言語和行動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在這里,我說點粗淺感想:
做一個好校長,要以育人為志業。教育的主旨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大學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是培育人才。因此,為國家培育人才應該是校長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作為校長,從履職那一刻起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就是“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這既是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校長履職必須回答好的根本問題。校長作為一個職業,地位崇高、責任重大。校長身上肩負的是一個個家庭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期盼,承載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振興富強的希望。面對校園里數萬名風華正茂、志存高遠的青年學生,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讓他們成長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使他們明天生活更美好。要做一個好校長,就一定會不分心不走神專心致志地只做這一件事。
做一個好校長,要以仁愛為情懷。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們,無一不是把對學生的愛做到了極致。有句名言說得好: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校長們有了仁愛之心,就會永葆教書育人的青春與激情,就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而變得鮮活、靈動、豐富、細膩,就會平等與學生相處,被學生所愛戴。教育是一項充滿愛的事業,愛是教育的真諦,是教育的源泉,更是教育的動力。這次獲得表彰的中國農業大學柯炳生校長的獲獎感言就是“以父母之愛、行校長之責”。從教育的視角詮釋,愛就是一種對教育的執著和奉獻,就是一種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就是一種對教學的嚴謹和負責。校長們愛學生不僅要關注那些出類拔萃或有特殊才藝的學生,還要對家庭貧困、學習困難或身有殘疾、有過過錯的學生傾注格外的關心和關注;還要把學生的就業創業當作大事放在心上;作為校長,還要帶動廣大教師愛學生,讓愛灑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做一個好校長,要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又是有個性的,學校的所有工作都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影響。誠如中國美術學院許江院長所言,校園的山水影響人的山水。在學校對學生發展的影響上,可謂“一山一水總關情”。學校千頭萬緒的工作都或大或小或深或淺地影響著學生。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中,教學工作是中心,提高質量是主題。校長以學生發展為本,就一定會高度關注教學、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其實,長期存在于不少大學的教學中心地位得不到保障的問題,教學經費投入不足、教師精力投入不足、學生學習投入不足、領導工作投入不足等現象,根源還是認識不到位,措施不落地。我們的大學一定要把立德樹人、促進學生發展作為根本任務,抓住關鍵,力推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這樣,廣大學生就有了更多的教育獲得感,學生們也會更加喜歡校長。
做一個好校長,要以德行為表率。校長要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立德、立言、立行,樹立良好的楷模,做“師者之師”。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中,沒有高尚的人格,在教育領域再有成就,也不會被社會所認可。今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的多元化,導致了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校長在光鮮和盛名之下實際上過著“壓力大、任務多、責任重、工作難”的日子。校長是普通人又不是普通人,校長之德、校長之行對師生有重要影響。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德行做師生表率,是校長要達到的道德境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做一個學校校長,談何容易!說得小些,他關系到千百人的學業前途,說得大些,他關系到國家與學術之興衰。”對學校和學生,校長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希望有更多的同仁,特別是校長們一起來探討“怎樣做一個好校長”這個話題,形成更多共識,產生更大效果。改革創新的年代,是校長們大有作為的年代,也是好校長輩出的年代。中國的好校長越多,中國大學生的前途就越寬,中國高等教育的希望就越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