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珍視這份特別的榮耀。這個推選活動實際上是“互聯網+”時代,大學、社會、師生、校友互聯互通、共融共進的舞臺。舞臺上演的是大學生的真人秀——你們制作視頻、表達觀點、投票點贊,你們才是這個大時代的真正主角。
我很清楚今天獲得的這份榮耀,也許并非緣于我工作出類拔萃,也非個人魅力超群——如果拼顏值的話我可能很難入圍——今天有幸能夠站在頒獎臺上,其實更像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征,代表著3.6萬名南工人和更多熱愛和支持南工的朋友們、伙伴們,代表著這個飽含著創新和夢想的偉大時代。
去年,意味著 “開放、跨界、包容”的互聯網思維幾乎席卷了全球,“互聯網+”不僅是BAT、蘋果和小米的成功之道,同樣也是中國大學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正如此次參賽大學的視頻借學生的視角在互聯網平臺展示了各自校長的風采,這背后凝聚的實際上是大學方略、治校理念、育人情懷等大學文化的碰撞交融。
我和大學的緣分始于1979年、我14歲時走進北京大學開始的。因緣際會,先后在北京大學、內蒙古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國內外高校或長或短地任教供職。
37年的大學生涯中,我幾乎從事過教學、科研、管理等每一個角色,甚至還曾經擔任過北京大學研究生會主席和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主席。讓我始終在象牙塔中流連忘返、樂在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幸能夠接觸到那些最優秀的大學校長,他們的風范是我孜孜以求的楷模,在他們的指引下我從青澀少年逐步成長,進而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何做好大學校長?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我不停拷問自己的課題。最近我整理輯錄了到南工任職近4年以來的一些文字資料,名為《大學問——南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初探》,重點正是這個“問”字上,既是問校長之道,更是問治校之路。
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我認為至少有三個標準:第一,是否能吸引到最優秀的學生,禮聘到最優秀的教授;第二,是否追求學術繁榮,能否培養出杰出人才、特別是學術大師;第三,是否能提供一流的校園設施和服務保障,營造“淡定自信優雅從容”的創新文化,讓每一個師生感到滿意,談及母校時臉上都洋溢著自信和自豪。
這就是南京工業大學的目標。實際上,這所辦學已有128年歷史的學府正成為新的傳奇締造者。3年前,我們躋身首批“2011計劃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開啟了“綜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學戰略宏圖,聚焦 “一心一地”雙核驅動,在“人才引育、協同創新、文化引領、全球拓展”等四個方面取得跨越發展,不斷提升著南工顏值。
同樣,我希望謙遜的品質、健全的人格、陽光的心態、開闊的眼界、寬廣的胸懷、思考的內涵和奮斗的足跡能夠成為南工人的新顏值。這是對所有當代大學生的期待,謹與大家共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