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總有這么一群年輕人,翻過太行山,途經魯、冀、晉三省,穿越千里,身著石雨筑夢,潤物無聲的白色短袖,活躍在陜晉邊界的臨縣小甲頭九年制學校的校園里。這批深受孩子們喜愛的老師就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雨支教隊的支教隊員們。初入八月,小甲頭村暴雨頻繁,支教隊面臨著各種挑戰,但是隊員的努力讓一切都順利地開展,并得到越來越多鄉親的認可,兩天之內走進支教課堂的學生由88人增加到121人。
當地學生冒雨回校 李敏杰攝
山路泥濘,風雨無阻
估計孩子們不會來了。石雨支教隊員張敏站在學校門口看著學生來校的方向。8月1日是支教開課第一天,可是天公不作美,一夜暴雨,校門口積水形成了小池塘,山路也坑坑洼洼愈發泥濘。老師好!九年級的李美林和妹妹李美榮在上課前30分鐘到達學校,剛過轉角就主動向支教隊員問好。我們六點多就起床了,吃完飯看著雨小了就過來了。我們家到這里比較近。準二年級的劉佳珊披著雨衣準時到校,在胸前仿佛抱著什么東西。我抱著筆記本和寫字用的筆,用塑料袋裝起來就不會被雨打濕了。據了解,劉佳珊和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外出打工,她從小就比較獨立。
支教志愿者冒雨迎接學生 李敏杰攝
家在西山村的賀大伯,騎著摩托車送三個孫子來到七里以外的小甲頭學校參加支教課程,昨天聽你們的介紹我很放心,今天吃完早飯就送孫兒來學校了。
斷電缺糧,村民助力
居然斷電了!支教隊員們起床準備早飯時發現電熱鍋無法使用,唯一的煮飯用具無法工作意味著支教隊員們不能準備早飯了。學校老師告訴隊員下暴雨時為減少雷擊事故,村莊會統一斷電,等到天氣好轉就恢復供電。
沒辦法,大家先去上課,一會應該就來電了。八點時第一節課哨聲吹響,校長鄒佩衡指示相關老師準時上課,不要讓冒雨到校的孩子們失望。一晃兩節課結束了,已經是十點了,但住在學校的高月梅老師說估計今天來不了電了。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高老師從柴房找出小風爐,很久沒用了,我清理一下給你們煮開水下面條。風爐很小,一鍋水只能下四五個人的面量,住在校舍的當地老師接力用木柴為隊員生火 。我不吃,我不吃,你們早早就起來給孩子們上課,你們快吃吧。幫忙燒火的高老師在隊員邀請一起吃面時說道。
全天斷電,當地教師為志愿者生火 李敏杰攝
得知晚上九點才能來電,學校劉老師立馬聯系村支書解決支教隊員的吃飯問題。村支書送來煤氣灶并免費給隊員加了一瓶液化氣,炒菜的時候煤氣罐的開關可以一直開著,你控制這個靠近煤氣灶的開關就可以了。準備點火的時候把煤氣開小一點,用一塊硬紙片點火放下去就可以生火了。村支書一邊提醒隊員注意用火安全一遍親自示范使用的步驟。
村里糧食站的送貨小伙為隊員送來饅頭、西紅柿和黃瓜等食材,這天氣去鎮上進貨還真不容易,你們有什么需要再給我打電話。晚上八點,隊員終于吃上了晚餐,這份飯,雖然簡單但是溫暖,大家吃出了一份感動和快樂。支教隊員張曉彤在微博這樣寫道。
握你的手,送你回家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低年級班主任王子璇蹲在第一排的小女生旁邊,輕輕地問道。小女孩默默的趴在桌子上,緊張得不知所措。隊員王子璇輕輕摸摸她的頭,耳語安慰,不要緊張,大家可以一塊玩游戲,成為好朋友的。王子璇牽著即將一年級的賀錦繡的手,鼓勵她上到講臺自我介紹。
低年級學生自我介紹 李敏杰攝
一天的課程在下午五點結束, 120多名學生在操場集中排隊,大家安靜!小甲頭村的同學站到我的左邊,其他村莊的學生站到我的右邊隊員崔成龍組織全體學生分成四支隊伍。為保障參加支教課程學生的回家安全和了解他們的基本家庭狀況,隊員每天在下課后兵分三路護送學生回家,向北是小甲頭村的大部隊,向南是韓家山、李家焉等村的隊伍,西北方向是比較遠的郝家洼等村的隊伍,還有一批學生在學校等待家長接送。
支教志愿者組織學生排隊回家 龐啟華攝
支教志愿者護送學生回家 莊成程攝
老師,我真的想走出大山。在回家的路上,即將初二的劉昊說自己也要像老師一樣考上大學,像老師一樣回來支教。要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只要好好學習就一定會有出路的。支教隊員崔成龍鼓勵劉昊。送孩子回家的路上有一個婆婆問我支教的事情,她明天也讓孫女過來上課。隊員莊成程說。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支教伊始,挑戰即來,小甲頭村村民的支持與幫助為支教隊員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在送孩子回家的路上,他們對支教隊員豎起拇指的表揚更體現出村民們教育觀念的轉變。石雨支教隊的隊員團結一心,奉獻與擔當的內涵在他們支教期間得以詮釋,更加展現了新一代大學生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