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到25日,廣西民族大學大學生知行學社團支部走進防城港市江平鎮萬尾村京族,深入了解京族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以及與當地息息相關的政策等知識,感受民族特色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為哈節做準備
知行學社合照
志愿者們在進行采訪
志愿者與蘇春發老師
為加深與京族人的溝通,隊員們采訪了三個京族的大家長。第一個是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蘇春發老師。蘇春發老師展示了京族特有的樂器獨弦琴,隨后就隊員們提出的關于京族歷史與文化的問題進行解答,又展示了音譯為奧黛的獨特的京族服裝,使隊員們初步加深了對京族這一民族的了解;第二個是羅叔,他是京族大學生村官文化旅游服務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詳細講解了京族的經濟和文化及其發展歷程、哈節的傳統、獨特的習俗、京族人的樸實等諸多方面,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京族的了解;第三個是隨機采訪的大家長,他介紹了京族從種植到海植的改變、京族目前發展狀況、生活情況的歷史與變化、喃字文化的流傳問題、哈亭外荷塘一半有荷花而一半沒有的緣由、哈亭建立的歷程與作用等,更進一步加深了社員們對京族的了解。
隊員們還參觀了幾處具有京族特色的景點。一是萬尾的哈亭,具有民族特色的大門把大家帶入充滿民風的地方,巨大的石頭上刻著的京族兩字宏偉壯觀,哈亭完全具有中國民風特色,結構細致,十分寬闊;二是東興京族博物館,館外墻上畫了四幅京族人民生活圖,館內圖文并茂、帶有實物地、更為詳盡地介紹了京族的歷史、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內容,讓大家對京族的了解度達到最高。
在萬尾哈亭做志愿者的兩天,雖然天氣多變,卻絲毫不能減少隊員們工作的熱情。第一天隊員們分為兩批,一批去亭外面插旗,一批去準備旗子,最后一起掛彩旗;第二天則為哈節特有的萬人餐作布置工作,隊員們與當地的群眾工作人員合作,從車上卸圓桌和椅子、搭大棚、在每個棚下擺好桌椅、擦桌椅等。由于需要的桌椅與大棚非常多并且社員們需要把圓桌和椅子搬到指定地方,下午完成了所有工作后,隊員們累的趴在桌上睡著了。但是,哈節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只等開幕式。
7月25日,隊員們早早地來到萬尾的哈亭,為即將到來的開幕式做最后的準備工作。在準備中,隊員們與南寧學院、廣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們進行了簡短而友好的交流。我校學生主要參與的環節是迎神儀式,并被安排進了中國大學生、越南大學生方隊,作為中國大學生代表跟隨迎神隊伍恭請神靈。在萬尾村黨支部書記的開幕致辭后,迎神車從哈亭內出發,伴隨著腰鼓隊的鼓聲,浩浩蕩蕩地向金灘出發。一路上,大家揮舞彩旗和會旗,跟著前方的哈哥哈妹方隊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金灘,那里聚集了上千人,場面蔚為壯觀。恭請儀式做完,寓意恭請海神,并燃放鞭炮。將海神請進哈亭后,經過短暫休息,又繼續以同樣的儀式走到山下,完成恭請儀式,寓意恭請山神。至此,迎神儀式圓滿完成。
此次京族之旅,不僅增加了隊伍團結與友誼,并且很好的秉承了知行合一的要求,取得了三下鄉實踐活動的圓滿成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