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魚買肉過洞橋,哭哭啼啼走廟橋,歡天喜地跨新橋,看病就醫西巷橋,革命傳統下大橋。
以上這首流傳于古鎮東浦的橋謠,便是紹興文理學院護紹興方言,揚文化特色實踐活動小組收集到的紹興方言載體之一。
截至8月26日,實踐小組已經完成了問卷調查活動,實地訪談活動,查找、摘錄、分析文獻資料,收集鄉音,采訪名人,社區宣講,制作紹興方言小冊子和宣傳片等等一系列的活動,希望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動進行到底。
實踐隊一行人去了紹興地方文獻館查找關于紹興方言的文獻資料,感受紹興方言的獨特,了解其現狀,摘錄有價值的問題和語言,為問卷調查和方言小冊子制作作好準備。
實踐隊全員來到紹興銀泰城周圍,解放路及延安路一帶分發問卷,調查范圍廣,對于老爺爺和小孩進行耐心解讀的方式,獲得好評,收獲頗多。
實踐隊兵分兩路,分別去延安路紹興圖書館周圍和學校附近一帶進行訪談,其中一位爺爺看到我們的主題,激動地用紹興方言與我們交流,并給我們解說紹興方言易混淆的地方,對紹興方言頗有見解。
實踐隊冒著細雨來到紹興長城新村和風和苑小區進行社區方言宣講活動,大家很是支持,并用方言表演節目,并表示會和我們一起保護紹興方言。
通過聯系與交流,實踐小組有幸采訪了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西施扮演者周柳萍老師。在戲曲上頗有造詣的周老師表示,越劇與蓮花落等曲種一旦離開了紹興方言,便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保護紹興方言使其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存續,不僅對紹興方言自身有著莫大的意義,更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起到根基作用。
采訪周柳萍老師
活動合影
為了使護紹興方言,揚特色文化實踐活動更廣泛地進入大眾的視野,實踐小組將各類活動以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加以制作剪裁,并附上了翻譯字幕。其中紹興方言宣傳片在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以及文明網、搜狐等網站進行宣傳,有熱烈的反響。紹興方言小冊子電子雜志版,紙質版同時進行宣傳,讓在外鄉的紹興人永記鄉音,英文與日文讓紹興方言走出去,面向世界!
此外,在實踐過程中,實踐小組遇到了許多熱心人。他們對紹興方言的沒落感到惋惜,一致同意應多說方言、培養青少年講方言。
一位老教師說:文化是雅俗共賞的,紹興話很好聽,也好聽懂。就像出國不忘母語一樣,即便是離開家鄉也莫要忘記鄉音。
一位老爺爺說:我啊,以前常年在外,出過國,也去過許多省,聽過許多種語言,但依舊是紹興方言,自己的母語最最親切!
一位保安說:我是外鄉人,來到紹興多年,紹興方言是唯一一種語言可以和我家鄉話比的,有點親切,我也特別喜歡看蓮花落一類的節目,很有意思。
護紹興方言,揚特色文化實踐隊本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旨,與紹興文明辦的主旨相融合,將會繼續守護行走在消逝中的鄉音,永不終止保護古越鄉音的腳步。鄉音莫流逝,鄉音當流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