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山老人行軍人禮
弘毅實踐隊大學生與老人的孫子合影
為尋找紅色記憶,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8月24日上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弘毅實踐隊的5名大學生黨員來到儒家文化的發祥地山東曲阜,拜訪了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陳友山。
老人陳友山年事已高,身體不太好,只能躺在床上向幾位大學生回憶那段崢嶸歲月。老人自十幾歲志愿參軍,參加過抗日戰爭、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甘嶺戰役等一系列戰役。戰爭中,他曾受過大大小小的傷,胳膊被子彈打穿過,頭皮也被子彈擦傷過,但老人都堅強而又幸運地堅持了下來。可以說,陳友山老人見證了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交談中,老人盡管說起話來顫顫巍巍,很不方便,但說到關鍵之處,依舊難掩內心的激動心情。
當隊員們問起抗日戰爭時候的情況時,老人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向前方行了一個堅定標準的軍人禮。由于老人身體不好,老人的孫子陳鵬忙扶老人躺好,向隊員們講述起他聽過許多遍的抗戰故事。其中不乏日軍侵略時的囂張跋扈,也有老兵們當年利用地形重挫日軍銳氣的機智,更有抗日時期各地軍人、民兵面對侵略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陳鵬說道,日軍侵略曲阜、殘害百姓,卻對孔子十分敬重,并嚴令禁止下級士兵到孔府孔廟騷擾,日軍軍官甚至還參觀孔廟,爭相捐錢。日本曾師從唐朝,儒家文化對日本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文學藝術各領域均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其影響力雖有強弱興衰的變化,卻一直不曾斷絕,庇佑著當地的人民。而曲阜的傳統文化,無意間也對戰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此次探訪老兵之行讓隊員們對抗戰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抗戰老兵們的浴血奮戰為中國人民贏得了和平的年代,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在今天尤為重要。文化是民族之根,正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庇佑與鞭策,讓中國人民在艱難的抗戰時期仍不斷地追求民族的自由與進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