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啟動資金,拉回商家贊助,華科大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大一93名師生自己動手,將一間普通簡陋的教室改造得高大上。記者昨日了解到,改造教室是該院一項作業設計,也是改變專業教學的一種嘗試。據悉,重新設計后的教室會繼續使用并永久保留。
86人拿出12套設計方案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華科大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313教室,123平方米的教室內,造型別致的吊燈、紅繩編織的斗拱造型格外引人注目。記者注意到,教室后半部分有一個用木條搭建的鏤空休息區域,分為上下兩層。
該院建筑學專業大一學生袁璟擔任教室改造項目經理。據她介紹,改造前的教室十分普通簡陋,本學期開學第一周,《建筑初步》課程任課老師張乾給大家布置了一個課程設計作業改造他們的教室,由學生設計并施工完成。
接到任務后,該專業大一86名學生,被分成了12組,他們利用本學期前10周時間,對改造教室提出12個設計方案,最終綜合確定一個實施方案。
挖地槽、鋪水泥全靠自己
此后,86人又被分成6個小組,分別負責項目管理、方案設計、家具、墻地、光電和窗。為了保證施工進度,7名老師也加入其中。
袁璟說,平日學習任務都十分繁重,所有工作只能集中在周末完成。買木材、挖地槽、鋪水泥所有學生既是設計者,又是施工者,還要當搬運工,整個施工過程集中在兩周完成。
項目組的學生孔德博主要負責資金和外聯招商。據他介紹,前期86名學生眾籌了1.72萬元啟動資金,又通過招商贊助了4萬元現金和價值7萬元的水漆產品。孔德博說,整個改造工程實際耗資13.5萬元,學院通過撥款方式將學生眾籌的啟動資金返還大家,實際上,學生沒有花一分錢。
另一間教室留給下一屆學生
據任課老師張乾介紹,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改造教室的做法,是建筑學專業從紙上談兵到真實設計的一種教育嘗試。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學系主任譚剛毅教授表示,通過學生熟悉的環境,來檢驗教學訓練的全過程,學生各方面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他表示,改造后的教室會繼續使用并永久保留。他同時表示,類似的教學活動還會開展,大一的另一間教室會留給下一屆學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