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召俊在給學生輔導課堂練習。
鄧召俊(右四)與玉龍中學九(8)班的學生們合影。
從師范院校畢業,他們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毅然奔赴鄉村,去做一名特崗教師,在廣袤的鄉村傳道授業解惑。特崗教師計劃,是中央實施的一項特殊政策,旨在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教育工作,逐步解決農村地區師資力量薄弱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我們農村娃終于有了好老師!很多農村家長感慨萬千,很多鄉村學校因此得以解決困擾多年的難題,而這些默默奉獻和堅守的特崗教師,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
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捧當小學教師桑磊
孩子們的桑老大
我是孩子們的大哥哥,平時他們不叫我桑老師,而是喊我桑老大。這個靦腆的年輕人,是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捧當小學的特崗教師桑磊。在從教的8年里,他翻山越嶺家訪,累計行程2萬里;用網絡聯系愛心人士,為小學募集圖書1萬多冊。而他卻說:我只是滄海一粟。
大山里的趕路人
在貢山,交通是最大的問題,崎嶇狹窄的山路,讓上學的孩子步履維艱。
回想起2012年夏天的那場暴雨,桑磊至今還很后怕。由于接連不斷的降水,貢山縣的山體出現了滑坡、泥石流,給孩子們上下學帶來巨大威脅。有一次我剛送完孩子們過去,石頭就從山上掉了下來。桑磊回憶說:后來塌方越來越嚴重,大家都不敢再走。我沒辦法,只能帶著孩子們從半山腰的水溝繞道。水溝一側依山,另一側就是懸崖。我讓孩子們一只手抱著石頭,一只腳跨過水溝,慢慢走。把孩子們送到家以后,我又一個人趕回學校。
山大路險,自然環境的考驗,時刻都在。一天晚上,一個寄宿的孩子突然肚子疼,學校醫生初診為闌尾炎。而家長從家里趕到學校,最快也要6個小時。孩子看病要緊。我和校長商量,決定先把孩子送到縣城醫院,再想辦法聯系孩子在城里的親戚。凌晨2點半,孩子的親戚趕到醫院。然后我立馬啟程往學校趕。因為早上6點半,我還要帶班上同學做早操。說到這,桑磊有些動情:那天我雖然累,但感覺很值。
大山疏遠了孩子們和學校的距離,但卻拉近了他們和老師的心。
用行動傳遞真善美
在學校里,桑磊除了教語文,也教思品課;不僅是老師,也是孩子們的老大。每當有孩子出現思想、生活、情感上的問題,他都會耐心地開導,真誠地感化。桑磊說:我希望用自己的愛心和熱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發孩子們心中的真善美。
有一次我去別的縣,一個孩子老遠就向我打招呼,并跑到我面前喊了一聲桑老師好。孩子的行為讓我感到,我是被學生認可的。說著,桑磊拿出了手機,向記者展示孩子們發來的節日祝福短信。在桑磊看來,這些就是人生價值的體現,老師用愛呵護學生,學生用心回報老師。
除了學生,家長們也非常感激桑磊老師。桑磊說:有一次一個孩子生病住院,我打電話去詢問情況。電話一接通,家長就說:桑老師你好嗎?我說:老大哥,你怎么還記得我的電話?家長說:怎么能忘呢,我的孩子這么喜歡你。你的電話我都背下來啦。當時我的內心非常感動,沒想到一個號碼能被記住三年。
今年是桑磊在捧當小學任教的第九年。縣里一直想把桑磊調到縣城去,但都被他回絕了。他選擇留在鄉村,留在他的孩子身邊。
把新技術帶進大山
桑磊獨到的想法、創新的思維和長遠的眼光,使他為學校帶來更多的社會關注。桑磊說:來到捧當小學后,看到孩子們生活條件不好,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來,國家出臺了營養餐計劃薄改計劃,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現在孩子們平均一天至少能吃到一頓營養餐,能喝上牛奶、吃到水果。學校也有了網絡、電子白板,還有了專門的餐廳。
但是和城市的學校相比,這里還是相當落后,于是桑磊想到了運用網絡。通過在網上聯系愛心人士捐資助學,桑磊幫助捧當小學募集到1萬多冊圖書、600多床鋪蓋、600多雙童鞋、500多把雨傘、1000多套冬衣。他自己的網絡博客,也成為對外展現捧當小學的媒體平臺。
由于突出的個人表現,桑磊成為優秀特崗教師代表。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北京。我特別想去天安門廣場,去看升旗。桑磊笑著指著手機說:我要把我在北京的所見所聞,變成照片和視頻,等回到村子里,放給孩子們看,給他們也來一場紅色之旅。
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竹條實驗中學教師薛艷秋
讓心扎根鄉村
當28歲的薛艷秋身穿紅裙出現在優秀鄉村教師代表座談會現場時,讓人眼前一亮。這位中國礦業大學本科畢業、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畢業的姑娘,并沒有像她的同學那樣留在北京,而是選擇深入農村,成為一名特崗教師。她說:越是艱苦的地方,就越是需要人去。
不忘初心,立志回報
薛艷秋出生于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臥龍鎮薛梁村,母親因癌癥過早離世,父親常年外出打工。在讀高中時,薛艷秋多次想退學,父親掙錢辛苦,而自己上學太費錢,當時特別糾結。
在薛艷秋面臨輟學危機時,她的高中老師伸出了援手。談起這位恩師,薛艷秋雙眼有些泛紅,她說:當時老師不僅幫我交學科競賽的報名費,還幫我墊付了學費。如果沒有她,我就不會有機會讀大學,讀研究生。高中老師的幫助讓薛艷秋對教師這個職業產生了崇拜,她相信一位好老師可以改變學生一輩子的命運。
在北京讀書期間,薛艷秋曾在五一小學、八一中學等學校實習任教。走過的地方越多,她越是深感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之間的鴻溝,她回鄉任教的意愿便愈發強烈。
薛艷秋說:我是鄉村教育的受益人,現在我要做鄉村教育的推動者。我希望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帶到農村,讓學生獲得全面成長。正是這種知恩圖報的想法,讓薛艷秋選擇成為一名鄉村特崗教師。
常懷誠心,贏得信任
2014年9月,踩著深一腳、淺一腳的泥巴路,薛艷秋來到了竹條實驗中學。學校的環境讓她有點傻眼。四周是一大塊玉米地,九月收割后,只剩下光禿禿的玉米稈,有些蕭瑟。學校也沒有一個像模像樣的大門,僅有幾塊水泥磚,那是進入學校領域的一種標識。失望的情緒開始在她的心中蔓延。
她決定從個別班級入手,用新的做法,用實際的效果,逐步爭取校長支持。接下來的一個月,薛艷秋組建運動隊,教武術,編排集體舞而此時,學校的老師們也發現,新的校園活動讓整個學校一改往日的沉悶單調,變得活潑歡快起來。
三個月后,薛艷秋終于贏得了校長的信任,并負責起整個學校的大課間活動。談起這段經歷,薛艷秋說,教育觀念的更新絕非易事,還需要更多的鄉村教師一起努力。
矢志安心,留在農村
北京對于薛艷秋來說并不陌生,她在這里生活過三年,城市的忙碌與艱辛,她都感受過。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她是作為優秀特崗教師的代表來參加教師節活動的。
經常有人問她:看到別的同學留在大城市里工作,你會不會覺得有差距、有壓力?恰恰相反,留在農村,我感到更快樂。薛艷秋總是這樣回答。在她看來,城市與農村各有各的好。回到農村,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雖說條件艱苦一些,但心里卻自在舒暢,很有獲得感。
最讓我感動的是,2014年我收到了孩子們給我頒發的最高榮譽:感動七三班大人物。學生們給我的頒獎詞是:她雖然是一名普通的老師,但卻有不一樣的毅力,她還是我們的好朋友。談起這件事,薛艷秋臉上揚起了燦爛的笑容,學生的認可,讓我很有成就感。那一瞬間,所有的顧慮都煙消云散,一切的付出都變得值得。
一句我覺得農村挺好的讓我們不再擔心薛艷秋只是一時興起。今年她特地向校長提出申請,要求帶七年級的英語。她的特崗教師之路,還要繼續走下去。
如今的竹條中學仍然沒有氣派的樓房,沒有規范的田徑場。然而課余時間,學生們可以在砂石路上跳大繩,也可以跟著音樂跳起《小蘋果》薛艷秋說:我深深地愛著這里,我愿意把青春留在這里。讓農村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樣,是我們特崗教師的共同心愿。
鄧召俊是貴州省威寧縣玉龍鄉玉龍中學的一名特崗教師。1歲多時,一次意外導致他右手殘疾。2009年,他又不幸患上腎積水。如今,任教兩年多的鄧召俊,拖著殘疾的身體,仍堅守著他的三尺講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