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天公布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專項督導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高職院校在校生1006.6萬人,規模首次突破千萬人大關,高職教育已占整個高等教育規模的40%;全國中職招生628.85萬人,占高中階段招生數的44.12%,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基本持平。
招生規模穩步增長,中職就業率達96.5%
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5個督導組對天津、黑龍江等10省市進行專項督導檢查,督查顯示,2014年以來,各級黨委、政府深入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1327所,招生337.98萬人,占普通本專科院校招生總數的46.9%,比2013年增長5.8%,是十二五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報告》指出,師資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不僅生師比更加合理,專任教師學歷層次繼續提高,而且專兼結合的雙師型隊伍建設進展明顯。
數據表明,201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生師比達到21.34∶1,更加接近《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中生師比20∶1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生師比為17.57∶1,與普通本科院校的17.73∶1相當。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本科學歷的比例為83.1%,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比例為6.24%,分別比上一年提高0.9和0.5個百分點。
從就業率來看,就業水平不斷提高。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就業率為96.5%,對口就業率為75.98%;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應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為91.5%。督查顯示,上海、浙江、江西三省市中職學校對口就業率超過85%;黑龍江省高等職業院校應屆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達到96.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8個百分點。
將職教納入業績考核,鼓勵民間資本助力
督查發現,各地普遍將發展職教納入工作業績考核,加強統籌規劃力度,理順管理體制,優化職業院校專業布局。
從督導情況來看,各省市均出臺分類考試實施辦法,實施文化素質+專業技能考試招生、中職學校推優招生入學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招生等措施,為學生接受高一層次職業教育提供多樣化入學通道。在中高職銜接方面,各地探索出依托國家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行業性或專業性職業教育集團開展五年一貫制、3+2分段培養等多種一體化培養人才的模式。大部分省市已啟動中職、高職對接本科院校貫通培養人才的試點。
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發展職教,各地加強政策引導,出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措施,推動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多元化。同時,出臺稅收減免、設立專項資金、政府以購買服務等形式,在企業建立公共實訓基地等激勵政策,推動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以設立民辦職業教育政府發展基金或專項資金、建立民辦職業院校師生與公辦職業院校同等待遇的保障機制等方式,支持民辦職業教育。
在加強內涵建設方面,各地創新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將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作為破解制約校企合作瓶頸的重要手段,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出臺政策吸引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任教。
為提高保障水平,西部地區各省份強化政府統籌,多方籌措資金,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努力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各地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規劃高效的職業教育資助政策,擴大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的覆蓋面,提高資助標準。
《報告》指出,目前全國已有大部分省份制定了中職生均經費撥款標準,多數省份制定了高職生均經費撥款標準,并明確要求2017年達到每年生均1.2萬元;一些省份同時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撥款標準。
部分地區專業同質化,經費嚴重不足
雖然職教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報告》指出,在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進程中仍面臨著政府統籌力度不夠、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師資隊伍建設成為制約提高質量的瓶頸、職業院校辦學活力不足、服務能力不強等諸多困難和問題。
督查發現,中西部地區一些市、縣級中職教育普遍存在學校規模小現象。西部一些省份的學校專業同質化嚴重,針對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急需專業開設得不夠,涉農類專業更是不斷萎縮。
此外,仍有一些省份尚未制定中等、高等職業院校生均撥款標準;有些省份制定的生均撥款標準偏低,難以按計劃到2017年達到國家規定的高職生均撥款每年1.2萬元的標準;有的地方由于市、縣兩級財力偏弱,所舉辦的職業院校生均經費與省定標準差距較大。個別省份有些縣級職業高中經費補貼僅為省定標準的32%;少數省份的市屬高職院校生均經費也只達到省定標準的三分之一。
督查還發現,在現行體制下,職業院校在合作辦學、教師評聘、專業設置、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諸多限制,影響了職業院校主動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積極性,辦學活力不足。
《報告》建議,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各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加大統籌力度,從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促進和引領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高度認識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結合十三五規劃的制訂,將職業教育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把職業教育發展作為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業績考核指標,進一步落實省級政府統籌職業教育的責任,強化各級政府的統籌作用。在經費保障方面,要健全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經費保障水平。
為破除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瓶頸,各地要盡快出臺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建立職業院校教師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核定職業院校教師編制,建立符合職教特色的教師招聘制度和職稱評定制度。
各級各類職業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設立質量監控部門,安排專門人員,健全自我評價機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各級教育督導部門應建立本地區職業教育質量監測和評估體系,加大對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督導,及時向社會公布督導報告,推動加強內涵建設,促進職業院校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