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學年首周,天津大學學生們拿到手的選課手冊中,赫然列著一門《戀愛學理論與實踐》課程。開課單位是校團委,兩個學分,將于寒假過后的下學期開課,累計32個學時。對此,有網友表示醉了,也有已畢業的校友感慨我上學的時候怎么沒趕上好時候。
高校為學生量身定制戀愛課,這不僅是高校課程改革的一大進步,也體現了高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戀愛課不能解決戀愛中的一切問題,但是開設戀愛課至少能給大學生帶來戀愛方面新的啟示和思考,值得稱贊。只是,戀愛課不是一開就靈,要想讓學生真正學會愛的能力,還得在課程的設計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高校開設戀愛課的初衷,無非是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婚戀。對此,既可以像天津大學那樣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也可以聘請婚姻專家或者聯合大型婚介機構來共同完成對大學生的戀愛教育,并開設與戀愛、性有關的系列課程,這樣才能讓大學生真正弄懂愛情的真諦,而這也是戀愛課的本質回歸。
其次,戀愛是一種本能,更是一種能力,也需要后天的學習才能獲得。因此,高校的戀愛課不能僅僅滿足于戀愛技巧的獲得,還應在愛情價值觀上進行正確引導。比如,開設一些像戀愛心理、婚姻與愛情、性心理等相關課程,并針對學生的情感困擾,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和指導,這樣才能糾偏學生的戀愛誤區,讓戀愛課成為學生情感教育和人格培養的契機。
以選修課的形式,為大學生開設戀愛課,天津大學并不是第一家。國外很多名校早已有了類似的課程,如牛津的《愛情微講座》,從柏拉圖的精神戀愛到網絡約會的利與弊;再比如耶魯的《什么是愛情》,剖析了構成愛情的激情、親密、忠誠等關鍵要素,可謂是把愛情講得深入骨髓。相比之下,我們的戀愛課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