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視為貴族運動的高爾夫球,到看似草根兒的種草養蠶,再到聽起來有點兒偏門的殯葬服務近幾年,市場與城市的發展催生了很多高校的稀奇專業。2015年,廈門理工學院還將閩南方言作為新增專業,正式面向社會招收本科生。不過,有的新開專業得益于市場的持續需求很快成為主流專業,有的則因為種種原因而曇花一現。例如北師大招收了首屆彩票碩士,由于報考人數少,錄取的幾名學生又先后轉到其他專業方向或退學,該專業才開設一年便被迫停止招生。(10月10日《現代教育報》)
近年來,高校頻現新奇專業,其中有的專業因市場需求旺盛而成為主流專業,有的專業則曇花一現而成為短命專業,反映了高校領導在專業 建設上的不同戰略眼光和決策水平。
筆者認為,高校專業建設必須要有戰略眼光,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著眼長遠,放眼未來。立足傳統優勢,突出辦學特色,體現市場需求,反映社會變化,及時調整優化,與時俱進。專業設置必須重視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領導不能光憑頭腦發熱,不能憑空想象,要多做調研分析和論證報告,用事實和數據做支撐,但又不能完全由市場決定。高校辦學需要追求效益,但效益僅僅只是一個指標,甚至不是主要和重要的指標,更要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始終把育人工作和學生發展擺在首位。
高校專業建設要盡力避免高度同質化現象,積極探索各自的辦學特色、專業特色,培養特色人才,避免惡性競爭。否則,千校一面,高校專業高度同質化,只會兩敗俱傷,而最大的受害者是學生,最可怕的后果是誤人子弟,誤人前程。
高校開辦新專業,首先要看自身是否具備足夠的資源和優勢。包括教育資源、教材來源、師資條件、辦學優勢等。其次要看是否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包括社會長遠發展需要、市場需求信息、未來就業前景預測等。再次要學科發展為基礎和前提。專業建設必須依托學科發展,以學科發展為基礎和前提,堅持以學科發展帶動專業建設,以專業建設促進學科發展。還要做好課程開發、教材建設、基地建設等工作。
綜上所述,高校專業建設必須堅持穩定性與發展性、公益性與功利性、社會發展原則與市場需求原則相結合,既要保持相對穩定性又要適時調整,既要滿足市場需求又要適應社會長遠發展需要,既要符合社會公益又要追求辦學效益,始終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從宏觀上把握社會發展總趨勢和職業變化新動向,量力而行,謹慎而為,有增有減,優勝劣汰。莫讓新奇專業成短命專業,既誤人子弟,也有損自身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