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眾多高校開展了有關拖延癥的主題活動,聚焦拖延癥,來引領大家轉換思維,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看待拖延癥,從而改變拖延的行為。
確實,如今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讓我們變得焦慮,來不及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拖延癥就悄悄地蔓延了。
在我們身邊,拖延癥無處不在。有時候,八點上課,但往往拖延上幾分鐘才進教室;有時候,你想早睡,但又過了十二點;有時候,你想好去做的事情,結果又莫名其妙的懶得去做了
大學校園里,沒有嚴格的紀律約束大家,導致我們的拖延癥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嚴重。影響最嚴重的要數考試前的復習了,大家本著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道理,在剛結課時并不著急去復習,直到剩下幾天的時候,才開始挑燈夜戰,這種焦慮和緊迫感往往促發人的斗志,會讓我們覺得,只有在壓力的狀態下,才能更加投入、高效率的學習。然而,最后出成績時,往往不是很差,這樣就導致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道理深入人心,并且在以后的考試中不斷進行自我暗示,所以越拖越晚,習慣了就不把考試當回事了。周而復始,反復循環,可想對學習的影響有多嚴重。
面對拖延癥,大家的理由一般是:太難;浪費時間;忙;不著急等,但其實拖延癥有著更深層的原因:
1.趨于頹廢。別人都沒有完成,我也不用急。總是旁觀別人的進度,總想著明天再做吧,但往往到了明天,心里還是煩,就一天挨一天,不斷的說服了自己,直到最后,干脆就不去做了。
2.自我貶低。如果長期任自己頹廢下去,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對自己的評價會越來越低,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做好。即使以后會完成的很好,也會覺得是僥幸。總覺得自己差人一等,不會比別人做的更好。
3.追求完美。有的人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準備好了,到達一個最佳的狀態才能做得更完美。不愿意匆匆忙地開始。所以,在萬事俱備之前總有一堆理由來推拖。
你們知道嗎?其實,拖延是一種病,它不是天生的,是從周圍人那學來的。不要因為普遍存在而忽視它。拖延給我們的日常生活乃至人生都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例如,由于拖延,你上課遲到了,不僅會影響老師上課,還會給老師留下不尊重師長的壞印象;由于拖延,晚上不愿意睡,早上不想起,擾亂作息規律,影響睡眠質量;由于拖延,作業堆了一大堆,還要老師時刻提醒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等。
而這都是生活中的小問題,其危害也不僅僅如此。長期的拖延會影響人的情緒,破壞人際關系。長期處于郁悶的狀態中,我們的健康就會受到威脅,更容易患病。拖拉更是阻礙個人成功的絆腳石,它消磨人生斗志了。一個人,貴在有理想,有了理想才會有拼搏的動力,有了拼搏的動力,才會實現人生目標。當長期的拖延逐漸消磨了我們的意志,會導致我們安于現狀,失去人生理想。這拖延的一生也就一事無成了。想想那些有作為的人其實都是抓住了時間,充分利用了時間,才會脫穎而出。
長期的拖拉,會變成習慣。要一個拖拉的人做一個有計劃人,就像讓一個長期消沉的人馬上振奮起來一樣,這么普遍又這么嚴重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去改變呢?
對,是行動!
意識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把拖沓的原因一條一條地寫出來,逐條克服這些原因,馬上行動起來!
當別人還沉浸在無所事事的苦惱中時,你行動起來!當別人還在回避困難害怕失敗時,你行動起來!當別人還在左右糾結下不定決心時,你行動起來!
如此下去,你會擁有一段值得自己驕傲的大學生活,一個精彩的人生。
行動起來吧,朋友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