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曾嘆: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人生少年,風華正茂,為國盡力,一世榮耀。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備戰在即,應廣大考生的需求,推出一系列高品質的國考應考策略,助力考生擺脫困擾,夢想成真。
下面,中公專家將以國考申論科目的命題特點與趨勢分析開篇。
一、歷年國考申論考情速遞
(一)主題選取偏重社會文化領域
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五大領域,申論命題無出其右。從2011至2015年國考申論科目試卷所選主題看,從單一領域逐步演變為涉及多個領域,目前,命題較為熱衷于社會與文化領域,經濟與生態也偶有涉及,但多用作背景。
國考具有立論高、統攬全局的特點,在材料的主旨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同時關注當前的政策方向。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同時,還有當前重視民生、科技創新等時代主題。所有這些,都受到申論命題者的密切關注。
年份
類別
主題
領域
政策解讀
2015
副省
科技人性化
社會+文化
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市地
科技和人文
社會+文化
2014
副省
慢生活
社會+文化
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市地
關注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指數
社會+文化
2013
副省
文化遺產保護
文化
體現了發展是第一要務與全面發展里的文化發展內容
市地
讓中華文化大放異彩
文化
2012
副省
加強道德建設,化解道德危機
社會+文化
體現了發展是第一要務與全面發展里的社會與文化發展內容
市地
公共安全
社會+文化
2011
副省
弘揚黃河精神,推進黃河治理開發
生態+文化
體現了發展是第一要務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及五個統籌里的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市地
農村子弟教育,化解失根危機
社會+文化
體現了發展是第一要務與全面發展里的社會和文化內容
(二)案例材料獨秀,理論材料點題
從2011至2015年副省與市地10套試卷所用材料看,材料字數一般在6000~8000字,除個別年份外,如2011副省試卷,“給定資料”所用材料均較為可讀,且案例材料居多。案例之余,數據材料、觀點材料也多有出現,但所占篇幅較少,而且專家學者觀點往往成為“給定資料”的“點睛之筆”,是考生把握材料的關鍵。
從給定資料的組織邏輯來看,副省與市地兩套試卷的材料邏輯一般都較為常規,體現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維邏輯,涉及到問題、原因、影響、對策、意義等范疇。
年份
主題
材料篇幅
材料類型
2015副省
科技人性化
6
案例材料為主
評論型材料點題
2015市地
科技和人文
6
案例材料為主
評論型材料點題
2014副省
慢生活
6
案例材料為主
理論點題
2014市地
關注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指數
6
案例材料為主
理論點題
2013副省
文化遺產保護
6
案例材料為主
理論點題
2013市地
讓中華文化大放異彩
8
案例材料為主
2012副省
加強道德建設,化解道德危機
9
案例材料為主
理論點題
2012市地
公共安全
5
案例+觀點
2011副省
弘揚黃河精神,推進黃河治理開發
7
觀點+案例
2011市地
農村子弟教育,化解失根危機
7
案例材料為主
理論點題
2010副省
海洋的保護與開發
6
案例材料為主
作文呈現主題
2010市地
海洋的污染
5
案例材料為主
作文呈現主題
(三)題量穩定五題,題型有變化
國家公務員考試自分為副省級和市地級以來,各題型不斷推陳出新,而從副省級與市地級兩類考試看,試卷題量基本穩定,2010至2012年均為四大題五小題形式,2013、2014、2015三年為五題。國考申論試卷題量已基本穩定為五題模式,涉及歸納概括、提出對策、貫徹執行、綜合分析、申發論述五大題型,試卷能力測查較為全面。
在五大題型中,各題型配置則有所側重。在副省與市地兩套試卷題目中,歸納概括題型獨領風騷,除了2013年副省級考試未設置歸納概括題外,其余年份無一錯漏,尤其是市地級考試更是對歸納概括情有獨鐘,在2014年試卷中甚至連中二元(第一、二題);從副省級與市地級兩套試卷來看,副省級試卷更青睞綜合分析題型,2010至2014年的副省級試卷均命制了綜合分析題型。在2015年,副省級試卷(第二、第四題)有兩道綜合分析,市地級考試則有兩道貫徹執行題。
年份
主題
題量
題型設計
2015副省
科技人性化
5
概括+分析+貫徹+分析+作文
2014市地
科技和人文
5
概括+概括+貫徹+貫徹+作文
2014副省
慢生活
5
概括+分析+貫徹+貫徹+作文
2014市地
關注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指數
5
概括+概括+貫徹+貫徹+作文
2013副省
文化遺產保護
5
分析+分析+貫徹+貫徹+作文
2013市地
讓中華文化大放異彩
5
分析+概括+分析+貫徹+作文
2012副省
加強道德建設,化解道德危機
4大5小
概括貫徹+分析+對策+作文
2012市地
公共安全
4大5小
概括概括+貫徹+對策+作文
2011副省
弘揚黃河精神,推進黃河治理開發
4大5小
分析概括+分析+貫徹+作文
2011市地
農村子弟教育,化解失根危機
4大5小
概括分析+貫徹+對策+作文
2010副省
海洋的保護與開發
4大5小
概括分析+分析+貫徹
2010市地
海洋的污染
4大5小
概括分析+對策+貫徹+作文
二、2016國考申論科目命題前瞻
(一)從社會和文化看發展
國考申論主題選取側重社會與文化領域,基于對社會與文化主題的探討,考查考生對當前社會發展與問題的基本認識與理解,如、科技和人文、慢生活、文化遺產保護、公共安全等主題,這是因為社會和文化領域的問題更側重于測查人的基本素養,還與當前重人本民生的執政理念相契合。由此可以預測,2016國考申論命題可能繼續在社會與文化領域選取主題,進行具體而深入的探討,但會以更新的角度切入,關注更為典型的問題。
國考申論命題也可能打破以往主題選取特點,實現突破與創新,增加各領域的交叉,如選取社會與生態、經濟與文化等交叉領域的綜合性主題,還會以人本眼光反觀社會、經濟和社會,去探討人的內在價值。總之,不論國考申論科目如何命題,考生備考中重點工作仍是對社會熱點問題、重大理論政治命題等的關注與分析,認清大趨勢,看準大方向,提升分析社會熱點的能力。
(二)案例材料為主干評論材料點主題
案例型材料從來都是在國考申論中擔綱主角,近來更有全盤占領的趨勢。案例材料閱讀性強,但對于作答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考生對案例材料所給信息進行二次加工:概括案例的主要內容完成一次加工,然后分析案例背后揭示的核心問題或者道理二次概括,透過案例找出“背后的故事”。除了案例材料,另一個典型的材料就是對話、評論,這類材料往往深入探討材料主題,進行意義的深化和升華。如2015年國考副省級材料6、市地級材料6對《連線》主編的采訪,就是一個明顯例子。為此,就要求考生要強化對案例的轉化能力和對評論的把握和理解能力,熟練掌握基本案例材料的閱讀方法,基于主體、處境、做法、結果、影響、啟示五大閱讀要素,多閱讀多訓練,這是提升二次概括能力的根本途徑。
(三)概括為基貫徹為重
就五大題型在國考申論試卷中出現的頻次看,歸納概括題型是國考申論試卷中的基本題型,做好歸納概括題型不但有助于提升考生對給定資料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考生取得高分。因為與歸納概括題型相對應的歸納概括能力是申論試卷作答的基本能力,也是破解其他題型準確作答的基礎。
而從最新國考申論試卷看,2014年的副省與市地、2015年的市地均出現了兩道貫徹執行題目,這就給出了一個信號,貫徹執行題型成為國考申論試卷測查的“新寵”。國考申論科目正在加重對貫徹執行能力的測查,而且還可能將這種題型與其他題型雜揉以提升作答難度,如貫徹執行題型中的建議書,就是貫徹執行題型與提出對策題型的糅合,貫徹執行題型中的短評短文,就是貫徹執行題型與綜合分析、歸納概括題型的糅合。因此在備考階段,專家提醒考生必須注重基本作答能力如歸納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的整體提升,如此方能出奇制勝。
考生朋友們,備考之戰的號角已經吹響,想領略“紅旗漫卷西風”的優雅,就必須全身心投入這場戰役,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將是你一路前行的堅實后盾!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