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法律制度發展和演進,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 )
A. 商鞅“改法為律”擴充了法律內容,強調了法律規范的普遍性
B. 漢武帝順應歷史發展廢除肉刑進行刑制改革,為建立封建刑罰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礎
C.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更廣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倫理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使禮、法更大程度上實現融合
D. 清末變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國資本主義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國的封建法制傳統
【正確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漢代廢除肉刑、魏晉南北朝時期法典的發展變化、清末變法修律的主要特點。
選項A正確。商鞅的“改法為律”強調法律規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歸于一”的功能。“改法為律”,是在法律觀念上的又一進步。
選項B錯誤。不是漢武帝改革,而是漢文帝廢肉刑。
選項C正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社會政治經濟關系的變化,法律內容也有所發展,主要表現在禮法結合的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在漢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礎上,更廣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倫理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使禮、法更大程度上實現融合。表現在:“八議”入律與“官當”制度確立、“重罪十條”的產生、刑法制度改革、“準五服制罪”的確立、死刑復奏制度。
選項D正確。在立法指導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終貫穿著“仿效外國資本主義法律形式,固守中國封建法制傳統”的方針。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