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的課改當中,拓展性課程作為一個新名詞,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因為根據課改要求,小學拓展性課程課時占總課時比例的15%,中學占20%。
有校長對這個比例進行了換算,也就是在現在的課表中,小學生6個學年的拓展性課時約有910節每個學年有150多節。如何真正讓學生享受到個性化課程,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道難題。
天長小學將課堂搬到少年宮
昨天下午三點左右,天長小學二三年級的同學跟著老師從東坡校區出發,經過慶春路來到西湖邊的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上體育課、模型課和機器人課。從這個學期開始,天長小學向1-3年級的學生提供了多門個性化課程,包括毛筆書法、武術、乒乓球、幼兒體操、跆拳道、健美操、羽毛球、形體芭蕾、擊劍等等。
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說,個性的發展成了當今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體育、藝術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學校兩個校區占地面積不到20畝,現有的設備和場地無法很好保障全校40個班級1153名學生的課程資源需求。因此,我們依托社會資源,從去年開始,開發和實施開展“個性化服務課程”建設。
天長小學教導主任陳潔虹說,在這幾天的期末調查中,家長對課程實施的滿意度很高,個性化的課程得到了家長們的普遍肯定。“孩子們喜歡上少年宮老師的課,學了一年,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樣了。”
樓校長說,不光是少年宮,學校還與社區等校外資源合作,用校車接送孩子去杭州市民健身中心進行體育鍛煉。五六年級的體育課程采用分類選課,一個班拆分成一個個小隊,利用綠城籃球隊、浙江省隊等資源,按照孩子的需求拓展孩子的體育素質,保證孩子每天出一次汗。其次,每個孩子進入天長,每天至少接受一小時的音樂美術等藝術修養,學校為孩子們配備專業的藝術指導老師。
學校可與校外機構合作開課
去年3月省教育廳頒發的《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學校要加強分類建設拓展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目前分為知識拓展、體藝特長、實踐活動等三類。根據教育廳相關文件的明確要求,一至六年級主要開設體藝特長類和實踐活動類課程;七至九年級全面開設三類拓展性課程,其中知識拓展類課程比例不得超過30%。因此,體藝特長、實踐類活動成為拓展性課程的主體,但大部分學校面臨著課程資源缺失、師資缺乏的問題。
采荷三小黃升昊校長說,沒有豐富、適切的課程資源,拓展性課程很難系統化地展開。學校與杭州市青少年發展中心合作開發了100多項課程,體藝綜合類各占50%,這種合作實現了學習方式的改變、課程評價的改革。金成外國語小學將少年宮的課程和教師請進學校,開展拓展性課程。
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黃建明說:“有不少學校找到我們,希望能展開合作。我們一定會積極配合學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活動場所,促進青少年的全面成長。”
為此,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還將向天長小學、采荷三小以及金成外國語小學的學生頒發首批《校外拓展性課程學時證明》。杭州市初教處處長蔣鋒說,今后杭州中小學的拓展性課程,將與青少年活動中心、第二課堂活動基地等校外機構合作開設。學校有課程設計、管理的能力,校外場館有設施有場地,雙方共同建設拓展性課程。比如學校開游泳課程,與專業的游泳館合作,請游泳教練,那學生絕不僅是學會游泳這么簡單,還要進行深度學習。作為教育部門,今后在學校與校外機構合作開發拓展性課程,要提供相關的支持,而且也要對設計出來的課程,做好管理、評價、考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