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復習迎考期,杭州市時代小學的五年級學生小晨(化名)不再像過去那樣緊張了。他說:“以前看到數學能力題就怕,最怕就是考試考這種類型的題,現在我可以從容應對了。”小晨的自信緣于這學期以來學校在數學學科實行的AB分層走班制。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班級和課堂。同樣的內容,任課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進行素材重組和拓展。
小晨選擇的是相對基礎的數學B班。與A班的分別在哪里?學校數學教研組組長朱元華舉例說:“‘已知蘋果比梨多40千克,蘋果是梨的5倍,求蘋果和梨各多少千克?’這是能力題中最常見的差倍問題,在B班教師會通過直接以畫線段圖等方式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而在A班,教師不僅通過畫圖法讓學生掌握方法,還要求提煉出其中的數量關系式,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數學結構,建構數學模型。”這樣一來,很好地解決了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吃不飽”,而另一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吃不了”的問題。
“小學課程的選擇性,既可以是目標內容的選擇,也可以是目標達成程度的選擇。”校長唐彩斌告訴記者。時代小學基于讓學生從小經歷選擇的想法,以促進學生“學得扎實,玩出名堂”為目標,近年來逐步構建起將知識技能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
個性化、選擇性:基礎類課程分層學
在剛剛結束的校園科技節上,最火爆的要數學生家庭實驗室成果展了。這項活動已經開展了近三年,科學教師張忠華說,由于小學科學書以圖為主,雖然容易上手,但學生們很難在一幅幅圖畫中捕捉到相關的科學知識,形成科學概念。于是校科學組對這門基礎類課程進行了校本化拓展,推出了一項面向全校學生的科學活動——建立家庭親子實驗室。學校給出親子實驗菜單,提供實驗操作包,聘請家長做實驗導師,讓他們跟子女一起做實驗。學生們通過一個個實驗,逐步發現科學的樂趣,每一個實驗的結果都蘊含著一個有意思的科學知識,于是,他們“玩科學”的熱情更高了,產生了要把自己學到的與大家分享的愿望。隨后,就有了科技節中的家庭實驗室成果展,讓學生在全校同學面前分享自己的實驗,并把它們錄制下來,成為一個個微視頻,提供給下一次開展實驗的學生。
在英語課中,為了提升學生口語水平,英語教師則開辟出語言廣角板塊,為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準備多個系列的模仿材料,如I can read系列、Bright readers 系列、Reading Trees系列。每位學生把模仿的聲音錄下來,在不定期舉行的年級、班級“錄音秀”中秀一秀、比一比。高年級的學生甚至還會在假期里以英語小組形式合作錄音成動畫配音、手偶劇等。
像科學、英語這樣的基礎類課程,雖有國家規定的統一學習內容,但為了更好落實選擇性的教育思想,時代小學將基礎性課程也分為奠基和分層兩個層次。其中奠基基礎性課程的內容與課堂組織形式相對穩定,而分層基礎性課程則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文藝積淀、綜合應用等方面的不同發展水平,開設內容相同但側重點不同的課程,嘗試部分課程走班,讓不同的學生在基礎性課程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比如,科學的分層課程即為學生家庭實驗室、英語是語言廣角、語文是全科閱讀、數學是思維體操、品德是行為規范微課、藝術是文藝欣賞等。
唐彩斌一再強調,選擇性的思想不僅體現在學生身上,還包括學校對照核心素養體系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出的課程選擇,教師圍繞核心素養對教學內容做出的選擇,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與個性對學習行為做出的選擇;選擇性的思想不僅體現在拓展性課程中,也應包含在基礎性課程中不同程度的發展上。時代小學突破了基礎性課程沒法選的限制,為學生面對同一學習內容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找到了出路。
一片落葉的背后:拓展類課程項目化
落葉紛飛的秋季,樹葉鋪滿了校園,這些隨手可得的資源可以做什么?當垃圾清掃掉嗎?時代小學的做法是組織全校師生開展歷時一個月的主題項目學習。圍繞“落葉”這個主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開發了文學類、社會類、數學類等55個項目進行研究,內容涵蓋所有基礎學科。
二年級的學生收集了關于“秋葉”的詩歌,討論詩歌中提到最多的葉子是什么;三年級的學生們共同制作葉脈書簽、葉子風鈴、拼貼畫、拓印葉痕(T恤、燈籠、手絹);四年級的學生拼出了很有創意的圖案……在這一個月時間里,在不同項目的引領下,學生們基于主題、尋找問題、開發項目、小組合作、探索實踐、不斷調整,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學習樂趣。“這樣獲得的學習體驗也是其他單一學習方式達不到的。”副校長孔慰說,正因為如此,學校在開發拓展性課程上,更多地突出了學科整合、項目化實施的特點。
據了解,時代小學的拓展性課程包括體藝類和綜合實踐兩類。其中體藝類拓展性課程,強調自主,課程從內容到形式、開發,都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完全從學生需求入手,內容與組織形式在各類課程中最為靈動。目前,學校已經有了“興趣體育”“興趣藝術”“創客中心”“STEM課程”等36門此類課程。
綜合實踐類拓展課程則是致力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各種實踐活動。時代小學把此前積累下來的校園文化特色活動,經過梳理、改造,有機納入到了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并采用項目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在項目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情境、角色,將自身各方面能力有機整合,加以運用,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比如此次的“落葉”主題學習活動就是其中的經典。拓展性課程不僅內容豐富,形式上也不拘一格。學校將課時靈活調整為80分鐘、60分鐘、35分鐘、15分鐘不等的長課、標準課、短課,開辟出了兩個半天的拓展性課程時間,設立“快樂星期三”“體驗星期五”,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選擇需要。在學校開展的在線辦學滿意度調查中顯示,家長對這樣的課程實施持“非常滿意”的占62%,“滿意”的占36%,總滿意度達到98%。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