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傳媒學院圖書館的朱宏德。
臨近寒假,很多學生都在準備回家,而浙江傳媒學院圖書館卻非常熱鬧,總有學生三五成群來到這里學習書法。因為這里有一位校園“大明星”——朱老師,他寫得一手好書法,很多學生都爭相和他學習。
朱老師名叫朱宏德,今年67歲,桐鄉崇福鎮人。退休后來到了浙江傳媒學院,是圖書館借閱處的工作人員,他的本職工作是幫助學生辦理借閱手續、整理相應的書庫。
只要有空就練書法,一練就是50年
初見朱宏德,一身西裝,透著濃濃的書卷氣,看起來忠厚質樸,儼然一副慈愛的長者形象。仔細看,他的書法作品掛在圖書館的各個地方,大約有十多副,簡直就是學校里隱藏的“書法大師”。
朱宏德是省老年書法協會研究協會的成員,他說,書法是他唯一的愛好,“我爸爸字寫得就很好,從小我就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樣能寫出一手好字。當然,我自己從小字就寫得很好,有一定的基礎。”
對于書法的熱愛,朱宏德堅持了五十多年,他說學書法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花功夫練習。俗話說:“三年學畫能上墻,十年書法上不了堂。”
這么多年來,他一有空就會練習書法,這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有一次用隸書抄寫《金剛經》5080個字,花了他近半個月,還得了優秀獎。
剛開始練書法的時候,他是從小楷入手的,他說現在很多人大字行書草書都寫得很好,那么他就反其道而行,從難的練起,寫小字的人少,容易出成果。再后來,他著重練習隸書,尤其是金農的漆書。金農的字體特點是橫粗豎細而且有力,他說寫這種字體的人少,算是劍走偏鋒。
平時朱宏德還會閱讀大量的書法書籍,他覺得培養一定的文化素養對書法是有好處的,更能懂得字體的內涵,只要有學生來請教,他都是這么建議。
把學生當自家孩子,有問必答有事必幫
朱宏德管的不僅是圖書館的借閱,連門鎖、雜活都會幫忙,是同學們最為放心的好朋友。
“我是一次在圖書館自習的時候認識朱老師的,那時我在墻上看到他的書法作品就非常喜歡,于是就去找他為我寫一副,他二話不說,拿起筆就寫。”中文專業的李同學說,自己是個書法愛好者,平常除了收集書法作品,也會動手寫,“起初我只是問朱老師要作品,后來相處久了,發現他很認真、心細,于是就和他學習書法了。”
對于學校學生,朱宏德猶如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對學生是有問必答,有事必幫。
“現在的學生很幸福,有書讀。”對于讀書,朱宏德遺憾的是自己只有讀到高中,退休之前在一家飲食服務有限公司當支部書記,退休之后他毫不猶豫地應聘了學校圖書館的工作。他覺得圖書館是個有文化氛圍的好地方,不但可以閱讀,還有看到書法書籍的機會。
朱宏德現在的生活很安逸,他的兒子和媳婦都是公務員,還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孫子。剛退休的時候他就在家里帶孫子,后來報了老年大學書法專修班進修。
通過專業學習后,他的書法進步很大。近幾年,朱宏德一直在參加大型書法比賽,基本都能入圍。他覺得這也是一種檢驗自己的成果的方式,算是對努力的肯定。“既然老有所樂,就應該老有所為,因為想做得更好一點,所以才想去參加各種比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