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趙長星出生于山東曹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淳樸的農村生活使他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生活習慣,農村生產生活的歷練使他在工作中凡事親歷親為,在試驗田中經常帶著學生一起做實驗、搞研究。作為一名年輕的教授,趙長星教授更具有活力和激情,因為熱愛,他選擇了農業作為自己的工作,并在執著追求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熱愛農業,執著追求
農村生活是美好的,然而農村生活也是貧苦的,置身其中的趙長星深有感觸,沒有科學的指導,收成不好的時候,可能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為了盡自己的能力改變現狀,他毅然決定要為他深愛的土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他第一志愿就填報了農學類專業。
1995年,趙長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園藝學專業,在校期間,他認真學習,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8年,出于對知識的渴求,趙長星考取了萊陽農學院園藝學院果樹學專業研究生,師從原永兵教授。提起在萊陽農學院學習期間學校和老師的培養,趙長星教授仍然十分感激。作為萊陽農學院第一批碩士研究生,趙長星享受到當時學校最好的師資教育和配套的硬件設施,學校更是在生活、學習上最大限度地提供好的條件,在這三年期間,他更加深入地學習了果樹學。
然而,趙長星的求學之路并沒止步于此,為了實現為農民增收增產、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作出貢獻的夢想,他決定繼續深造。2002年,他順利考入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土壤學專業攻讀博士,師從我國節水農業的奠基人山侖院士。山侖院士對學術研究的嚴謹態度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都深深地影響著趙長星教授,他不僅收獲了前沿的科技知識,山侖院士的關心幫助更使他學會了做人、做事。在讀博士期間,趙長星教授更是夜以繼日地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包攬了幾乎中國科學院所有的獎學金項目,先后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獎、中國科學院劉永齡獎學金特別獎、中國科學院西部學子獎學金一等獎。憑借優異的成績和突出的表現,趙長星教授獲得了到德國拜羅伊特大學植物生理生態系做訪問學者的機會。在德國期間,趙長星教授看到德國農業與中國農業之間的差別,再一次深深感到中國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認識到國內的農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內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還需要再進一步提高,自己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要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應用,更感受到自己責任的重大。
感念母校對自己的培養和關懷,2005年,趙長星教授回到萊陽農學院植物科技學院擔任講師,在三尺講臺上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做科研,為農解憂,責任重
參加科研工作以來,趙長星教授主要從事作物水分生理生態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先后主持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公益性專項、國家良豐工程、山東省科技攻關等項目23項。
他首次證實了在小麥進化過程中其根系吸水能力呈遞增的演化方向和趨勢,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加強作物進化過程中根系水分功能演變分子機理方面的探索性研究;通過旱作冬小麥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探明了旱作小麥高產超高產的生態學、形態學和生理學基礎,豐富了作物栽培學學科的理論,形成的旱地小麥肥料早施深施節水高產栽培技術為山東省主推技術,在山東、河北等省進行大面積推廣,多年多點創出旱地小麥畝產600千克以上的高產示范田,累計推廣面積達1億畝以上,增產小麥40億千克以上,取得了顯著經濟社會效益。參與完成的旱地小麥肥料早施深施節水優質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于2008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山東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另外,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等4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SCI收錄20余篇,影響因子累計27.8239,EI收錄1篇,參編教材和專著3部,獲得發明專利3項和實用型專利4項。趙長星教授2013年被評為山東省旱作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
另外,趙長星教授近年來還參與了花生等作物節水高產栽培方面的研究工作。與王月福教授、王銘倫教授合作,希望在花生方面作出一些貢獻。趙長星教授說,他還年輕,是很多老教授的學生,很多工作還做得不夠好,需要繼續學習,希望將來可以為農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當老師,教書育人,良心活兒
目前,趙長星教授是青島農業大學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負責人、作物學一級學科負責人,趙長星教授感到身上的責任很重。現代大學把人才培養放在核心位置,重視人才培養的條件、質量,尤其是農學類專業,一定要有實踐經驗。而專業負責人則是帶領本專業教師構成學院最基層的團隊,是落實學院辦學理念的基礎,是學院教學日常運行的執行者,身上的重擔可想而知。因此,趙長星教授在人才培養計劃制定、教學方案改革、課程研究、學科發展規劃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經常工作到很晚,還多次帶隊到山東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重點高校考察研究,學習經驗。
在學生的眼里,趙長星教授是一個在學習中嚴格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熱心幫助學生的好老師。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他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鉆研的能力,遇到學生不懂的問題會耐心細致地講解。
趙老師是個沒有架子的人,去試驗田的時候,趙老師往往比我們都能干,凡事都要親歷親為。趙老師在生活上從來不會虧待我們,我們做實驗需要經費時,趙老師都會把自己的錢先拿來墊上。而我們出差的時候,趙老師也總是和我們住一樣的旅館,在他身上,我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趙長星教授指導的研究生說。
趙長星教授還擔任農學、植科本科生的班主任,在關心學生學習的同時,他還十分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他經常找因為上網玩游戲耽誤學習的同學談話,帶領學生走出迷途。在繁忙的科研、教學工作中,他還不忘深入學生宿舍,教育大家要注意用電安全,保持好內務衛生。
每逢小麥花生播種、收獲的季節,趙長星教授就會格外忙碌,他總是會在臨近播種、收獲期提前到地里查看情況。在收獲時節,他也會跟學生一塊下地,干活的積極性和熟練程度不輸于學生。
只為看到農民豐收的笑臉
幾年來,趙長星教授在科研上認真嚴謹、刻苦鉆研,教學上兢兢業業、耐心認真,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趙長星破格晉升為教授。作為當年學校最年輕的教授,在收獲別人羨慕的目光和崇高的榮耀的背后,是趙長星教授為此付出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
工作與生活,就好像天平兩端的砝碼,平衡而又和諧的畫面往往只能是理想狀態,他更多的時候對家庭心懷愧疚。作為一名年輕的教授,趙長星取得如此的成績,除了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常年搞科研、在外考察、出差、學習、參加研討會,趙長星教授很少有空閑陪家人。
在孩子三歲之前,基本上是一個月才能見一次面,感謝我的家人支持我,才能使我安心工作。趙長星教授無不愧疚地說。但是我們要搞好科學研究,就是沒有假期的,每一天都要充分利用好、不斷努力刻苦鉆研。這不僅是我的責任,也是我所熱愛的事業,我想盡我所能為我國的農業發展、農業生產水平的改善作出自己的一點貢獻,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說到這里,他笑了,仿佛看到家鄉那豐收的景象,風吹動的麥浪中,農民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