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城越來越多的校園養起了小動物,學生們不僅可以從科學、語文角度觀察、研究動物,還要從生命教育的角度與動物為友。3個月前,濮家小學筧新校區迎來了5頭小豬,全校464名學生當起了“小豬倌”,一時之間,學生作文的主角都變成了校園的小豬。
5頭小豬的“校園生活”既豪華又充實。它們的房子取名為“豬寶堡”,近30平方米,安裝著兩臺熱空調,“豬寶堡”底下設計了一個沼氣池。小豬每天吃校園食堂的廚余垃圾,偶爾還能嘗個鮮,吃幾口校園屋頂菜園的損耗蔬菜。它們的工作是生產沼氣和肥料,形成一個綠色環保的生態系統。
不過,兩個多月后,當初六七十斤的小豬仔,長成了150多斤的大肥豬。這5頭大豬開始“不安分”起來。據濮家小學筧新校區的保安透露,就在某個周末,因為沒有廚余垃圾,5頭大豬竟然拱壞了“豬寶堡”的大門,跑到操場上溜達覓食了。
眼看著寒假來臨,學生們開始思考這5頭豬的未來。
上周五上午10點,7名四(2)班的學生跟校長黃鳳英來了一場圓桌會議。在會議開始之前,7名學生已在學校的支持下,進行了全校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孩子們的腦洞大開,讓校長和老師們都很意外。畢竟養了兩個多月,有了感情,孩子們的不少建議充滿了“人文情懷”。
學生匯報了5個方案,其中有2個方案的支持率最高。全校464人參與調查,156人希望學校將豬訓練成警豬,巡視校園,保衛校園;159人希望學校將豬放生,讓它們回歸大自然。還有孩子希望5頭豬留在校園結婚生子,也有希望豬到馬戲團表演的。
“孩子的想法,太讓我意外了。”黃鳳英之所以支持學生來做決定,是希望不要禁錮學生的想象力。她引導學生會做調查、分析、匯報,是希望學生有點客觀精神。在圓桌會議上,7名學生不僅匯報了學生意愿數據,還分析了每種方案的可行性。
呼聲最高的方案——把豬放生,回歸自然,被7名學生投票否決了。“我們的豬很怕冷,在校園里都有空調伺候著,要是放生了肯定被凍死。”“野外有許多吃豬的野獸,有些人可能也會捕豬,放回大自然一點都不靠譜。”
經過最后的討論,大家一致通過了第4個方案——義賣5頭豬。義賣所得,將捐獻給有需要的人。這些年來,濮家小學一直致力于做公益,孩子們最終認可的決定,正好契合了學校的辦學理念。下周,學校會在全校師生面前宣布小豬的去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