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國內知名高校,有“中國外交官的搖籃”之譽,另一個是杭州的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這兩個處于教育的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學校如果能夠合作,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17日,這樁千里一線牽的“良緣”在杭州促成:外交學院和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簽約合作研發中小學國際理解課程,并在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實踐嘗試。
這是外交學院首次和小學、初中開展合作,而對于剛剛發布首批30所教育國際化示范校的杭州來說,也在國際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嶄新一步。
外交學院為何會選擇千里之外的杭州進行合作?該校黨委書記袁南生說:“在中國外交史上,浙江的外交人才層出不窮。而更吸引我們的是,研發中小學的國際理解課程項目具有創新性,很接地氣,也符合外交學院的辦學宗旨。”他很看好這次合作,在他看來,現在國際教育主要還在高中實行,系統的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還比較鮮見,如果從小學初中就開始國際理解教育,更有利于培養優秀的國際化人才。
國際理解教育,雖然在教育界這已經不是一個新詞,但對普通人來說,難免還是有些不明所以。
“此前有新聞報道說,中國游客在國外不夠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這其實就是國際理解素養不夠的一種表現。”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處室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國際理解教育主要針對中小學,與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緊密掛鉤。主要目的是在地方課程范疇內,通過課程設置、學科滲透、主題活動等途徑,使學生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學會理解、包容、尊重、共處和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了解國際規則,并能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在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局長項海剛的理解中,國際理解教育要融貫中西,也要有文化自信,還要在開闊國際視野的同時,保留中國心。“要實現這些,僅以活動為載體的國際理解教育是不夠的,但與此同時,公共外交教育與系統的國際理解課程在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還比較鮮見。”
實際上,新世紀外國語學校在去年年初已經啟動本校國際理解課程——“小外交官”課程,主要由國學課程、語言課程以及“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小使者課程三個板塊組成。
而在此次合作中,國際理解教育將被更具體的落實在日常教育的點滴中。比如,外交學院會派出專家團隊指導上城區的英語教師共同研發國際理解教育區域大課程,同時會提供國際政治、大國外交等歷史書籍、音像制品等讓學校用于課堂資料等,來推進上城全區域教育國際化進程。此外,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也將成為外交學院國際政治、禮賓禮儀、小語種等相關專業的大四學生的實習基地,共同建設小語種課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